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隐喻素研究:从理论到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30 22:16

  本文选题:隐喻素 切入点:政治语篇 出处:《苏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隐喻素是隐喻分析的基本单位,,通常表现为给定语篇中相对稳定的具有隐喻含义的多词表达在语言使用中,隐喻素是允许有语法变体的语言形式语义语用和情感意义的聚合体,能够制约隐喻的解释创造它是为了和音素词素和句素等抽象概念一样,更好地分析语言 隐喻是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人们对隐喻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作为个人和社会生活参与者的情感态度和认知传统的隐喻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散落在语言各处的很多约定俗成的隐喻或死隐喻,因为我们用它们来认知我们的日常经验这就忽视了其他在非文学语篇中频繁出现具有隐喻表征的表述的重要性,使其不能被现有的认知隐喻理论所研究我们把这些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形式和高度的语义和语用涵义的表达称为隐喻素 本研究以政治语篇—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书面文字为语料,该语篇很好地展示了隐喻素是语言形式围绕隐喻,表达语义语用和情感意义的聚合体分析使用浮现主义视角来突出强调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变化和自组织行为本研究表明,采用隐喻素这一分析和学习的单位有其解释力和实际价值
[Abstract]:Metaphorical elements are the basic units of metaphorical analysis. They are usually shown as relatively stable multi-word expressions with metaphorical meanings in a given text. Metaphorics are aggregates that allow grammatical variations in language forms,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affective meanings.The ability to constra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is created to better analyze language, like abstract concepts such as phoneme morpheme and sentence morpheme.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way of thinking by investigating people's use of metaphor.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cognitive traditional metaphorical analysis as participants in personal and social life, mainly focusing on the many conventional metaphors or death metaphor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language.Because we use them to recognize our daily experience, this ignores the importance of other expressions with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s that are frequently present in non-literary discourse.So that it can't be studied by existing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ies, we call these expressions, which have a relatively fixed form and a high level of semantic and pragmatic meaning, metaphorical elements.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a written text written by Premier Wen Jiabao on March 14, 2012, which shows that metaphorical elements are linguistic forms surrounding metaphor.Polymeric Analysis of semantic, pragmatic and emotional meaning uses an emerging Perspective to highlight the nonlinear changes and Self-Organizing behaviors of complex Systems.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unit of analysis and learning using metaphorics has its explanatory power and practical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红梅;;情感隐喻的动力意象图式分析——以“愤怒”、“悲伤”和“恐惧”隐喻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04期

2 林宝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心理空间网络体系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翁青青;;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和身份构建:以英国、加拿大、中国在德班气候大会上的发言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3年08期

4 王凯;;概念整合对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文背景引入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陈辉;;基于大学英语文本的隐喻认知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1期

6 侯国金;;构式语法的现状和前景[J];英语研究;2014年01期

7 段文玉;;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刘迪;;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解读幽默的认知过程[J];时代教育;2014年14期

9 仇晓燕;;概念整合与超常搭配的认知[J];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孙毅;;基于语义域的隐喻甄别技术初探——以Wmatrix语料库工具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范立珂;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黄曼;构式视角下的汉英习语变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庞杨;词汇同义关系在语境中的构建:词汇语用学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再阳;现代汉语数量短语指代功能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胜杰;基于英汉语料的仿拟跨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徐知媛;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倪盛俭;汉语文本蕴涵识别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蒋向勇;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敏庆;俄语感知动词语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丽艳;英语名名复合词的认知语义阐释[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2 袁晓轩;从概念整合角度研究许渊冲诗词翻译中的语境重构[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张阳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人体隐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4 沈皓;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汽车广告中的隐喻阐释[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郑琳琳;《围城》中概念隐喻连贯作用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6 张毅;相声中仿拟现象的认知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7 肖珠;改写理论视角下的《红楼梦》王际真译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王丹;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广告性别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王兴龙;认知诗学视角下诗学隐喻的解读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陈群团;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汉语动物成语英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7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87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