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特点
本文选题:第二语言学习 切入点:母语迁移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二语学习中的"母语词义误推"可分为义位误推、义域误推和语义特征误推三种类型。通常是由非常用义向常用义推移,意义关系近、抽象度高则易发生词义误推。研究母语词义误推,对于理性地探寻二语学习者特异性词语错误的根源、认识不同类型的词义误推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力并采取适宜的消解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isded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native language: semantic misinference, semantic domain misinference and semantic feature misinference.It is usually from non-common sense to commonly used meaning, meaning relation is close, abstractness is high, it is easy to misjudge word meaning.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rationally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L2 learners' specific word error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sconceptions on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to tak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to resolve them.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05)经费支持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琳;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及英语背景留学生使用偏误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瑛,崔新丹;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徐子亮;外国学生的汉语中介语现象再认识[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3 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张城护;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词语过程中的偏误规律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5 李晓琪;中介语与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6 鹿士义;词汇习得与第二语言能力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7 徐子亮;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研究二十年[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4期
8 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9 朱匡侯;法语国家学生常犯的汉语语法错误[J];现代外语;1995年02期
10 赵春利;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孟柱亿;;韩国人汉语词语偏误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4 徐昌火;甘良梅;赵汶修;;中高级韩国学生汉语合成词习得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4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氏流海;越南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研究与教学对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王云英;现代汉语问类动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3 张珍华;汉韩思考类动词及其对应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4 朴祉泳;韩国学生汉语反义词学习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5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6 徐燕军;从《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论新一代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编写[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张凤芝;留学生汉语时间表述方式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9 唐永宝;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复句偏误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解永俊;“语素教学法”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运同;论生词的外语译释[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王素云;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编译中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3 吕滇雯;日本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之(一):动词重叠[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4 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5 邓小宁;“一直”与“一向”的多角度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6 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7 朱志平;双音词偏误的词汇语义学分析[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8 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9 萧频;李慧;;印尼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姜孟;王德春;;外语思维再思考——论外语思维的“概念化模式”内涵[J];外语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青松;;英语国家学生高级汉语词汇学习过程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朴祉泳;韩国学生汉语反义词学习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张妍;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伟琴;;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2 李永武;;关于加强新疆双语教学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梁琪瑛;;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4 马海燕;陆嘉;侯文瑜;;在口语自主式学习中语境理论的应用——对补缺假说的验证[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占辉;毛桂楚;;个体差异与语言迁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刘海瑛;;显性和隐性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认知功能[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7 梁甜甜;;国外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张建华;;对语用失误归因分析的质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郭粲;;香港少数族裔学生中文教学状况及建议[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10 谭芳;刘永兵;;对话与习得——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启高;;浅谈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影响[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吴勇毅;陈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照雄;;再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与特点[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钱玉莲;;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董滨;颜永红;;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算法的研究[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匡鹏飞;语言研究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语言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记者 刘军;全世界兴起汉语热[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黑龙江大学 江宇冰;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李开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语言学方法与方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志平;汉语双音词的属性测查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春娣;[D];安徽大学;2003年
2 张莉;探析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D];西南大学;2006年
3 黄咏梅;母语词目中介作为词汇僵化成因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向红;英汉语音音段音位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静;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晓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练习的理据性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转利;普遍语法及其对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李依霖;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常见的四种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邹贝宇;母语心译对外语学习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李铮;对英韩留学生习得汉语主题突出特征的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689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8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