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刊中方言词语的使用
本文选题:报刊语言 切入点:方言 出处:《新闻爱好者》2011年19期
【摘要】:目前都市类报刊语言中频频出现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的使用一方面体现出普通话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互动性以及报刊媒体在方言词语向共同语转换方面的媒介作用,另一方面也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了新闻价值。
[Abstract]:At present, dialect words are frequently found in urba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n the one hand, the use of these dialects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on language and dialects in Putonghua and the media function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the conversion of dialect words to common languages.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creates the effect of "defamiliarization",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value of news.
【作者单位】: 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盛建国,胡德忠,刘晓丽;都市类报纸运用方言的现实意义[J];新闻前哨;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玲艳;现代汉语新词语浅论[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于秒;;也谈现代汉语词缀的判定[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杨艳丽;海峡两岸词语比较[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周刚,吴悦;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J];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5 王学文;从外来词的翻译看汉语语音词汇的民族性[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S1期
6 熊文华;宋小梅;;源于日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邬美丽;;语言态度研究述评[J];满语研究;2005年02期
8 曹保平;汉语类词缀研究述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蒋可心;;当代汉语词语音节形式的变化及其对词汇系统的影响[J];求是学刊;2006年04期
10 齐沪扬;邵洪亮;;沪上校园新词语的构成、来源及结构方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田小琳;;香港社区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翠萍;英汉新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罗进军;“X性”结构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睿;新词:论定中式复合名词的构词模式与构造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柳;语篇系统分析法[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爱君;语言态度的社会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晶晶;外地来沪白领青年的语言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解春红;论语言的性别差异[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于秒;现代汉语“X性”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禹存阳;现代汉语词语模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刘琼;文革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鸿;方言电视与话语权力[J];新闻界;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三生;“期间”“其间”辨[J];咬文嚼字;1997年12期
2 秦葳;对俄罗斯报刊语言状况的探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刘盛仪;浅析隐喻在法语报刊语言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江作苏;;流行而不流俗[J];书摘;2003年07期
5 李春红;试谈报刊语言教学中的固定表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朱子仪;短期汉语班开设报刊语言课的尝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3期
7 陈昌娟,董淑慧;报刊语言常用结构浅析[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余心;报刊语言运用问题浅析[J];汉语学习;1995年04期
9 董萃;报刊语言课在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的反馈及对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李振杰;;关于“报刊语言”教学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雅玲;;方言区(香港)普通话教材编写原则初探[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 周明强;付伊;;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汪平;;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关系刍议[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朱爱平;;对太原方言区PSC中“二乙”语音特征的分析和思考[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邱尚仁;;方言特殊语汇的文化价值——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戴远君;;《中国EFL学习者常见英语错误词典》编纂的几点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梁玉璋;;福州方言[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苏珊;打西阿且;;彝语存在结构初探[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9 陈章太;;北方话词汇的初步考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10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报刊语言的规范化[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单位河州中学 党志才;试谈临夏语区“普测”语音难度[N];民族日报;2010年
3 胡小平;凉山彝寨的婀娜风情[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丰捷;看语言怎样影响生活[N];光明日报;2010年
5 葛红兵;什么样的汉语才是纯洁的?[N];文学报;2003年
6 杨贺卿;重塑赤峰人的自信[N];赤峰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旺龙 整理;我市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N];闽北日报;2009年
8 任明;两大方言比较研究的成功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学者 丁启阵;汉字繁简并存不是长久之计[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湛江日报总编辑 陈新;定位“雷文化”之我见[N];湛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4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6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王宏佳;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青;安徽部分报刊语言的失范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刘昀;试论汉语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D];天津大学;2008年
3 许维维;汉语重叠式状态词范畴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号龙;临沂(罗庄)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5 周紫燕;长沙地区广播电视方言节目受众语言态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常竹亭;比较中英文报刊上讣闻的文体特征[D];外交学院;2007年
7 姚丽丽;七宝镇方言的语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董洁茹;新乡方言语音词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易鸿灵;报刊语言中的语域变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华;新时期小说中的方言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90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9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