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否定词与范围副词共现的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1 10:01

  本文选题:否定词 切入点:范围副词 出处:《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否定词"不"与一些范围副词共现时语义变化的三种情况:减量、增量和不变。通过分析主要发现:1.汉语的否定词和总括副词共现时,通过语序的变化来表示量的变化,和逻辑表达式具有较好的和谐性。2.虽然"转折"和"递进"是两类不同的逻辑关系,但二者背后却存在一个共同的制约因素,即量的变化:减量常常隐含着"转折","增量"往往隐含着"递进"。汉语的元语言否定标记除了"不是……是……"和"不是……而是……"外,还可以是"不只"、"不仅"、"不光"、"不单(单)"等等。3."就"与"才"作为限定副词修饰定量体词性成分时,在否定句中替换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第一,二者都不表示"增量";第二,必须是在"不+X+数量名短语"结构中。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kinds of semantic changes of negative word "Bu" and some scope adverbs: decrement, increment and invariance. The change of word order indicates the change of quantity, and the logical expression has a good harmony. 2. Although "turning" and "progression" 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logic relations, there is a common restriction factor behind them. Change of quantity: decrement often implies "turning point", "increment" often implies "progressive". The Chinese meta language negative mark is in addition to "no. Yes." and "no. But..." It can also be "not only", "not only", "not only", "not only", "not only", etc. Must be in the "No X number name phras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编号09YJC740022)的资助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饶宏泉;;倒置致使句补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付爽;;“客观量”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周筱娟;;汉语谦逊和谐礼貌语的形式意义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伟;;名词性并列结构中语义量级的句法投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陈立民;也说“就”和“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8 周少青;;试论连字句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东南学术;2009年04期

9 张亚晶;;浅谈限定副词“就”[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10 陈淑梅;;鄂东英山方言的满意程度量[J];方言;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倩;现代汉语增量与减量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姝慧;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毋冬梅;“很不X”和“不很X”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石婧;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高梅;“S+(来,多)+L”结构的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张瑜;现代汉语复叠类小夸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顿婷;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亚晶;“这样”的语法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幸芳;副词“就”的义项设置及其在教材中的编排策略[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玉琼;副词“再”的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顺美;汉泰语副词“就”和“Kor”与“才”和“Peung/Jeung”对比[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曙;确定范围副词的原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徐杰;“都”类副词的总括对象及其隐现、位序[J];汉语学习;1985年01期

3 张景霓;《左传》中的范围副词考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侯良瑷;;一种有趣的修饰现象——对古汉语范围副词修饰作用的探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5 陈明富,张鹏丽;《楚辞》的时间、程度、范围副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朱丹;李佑丰;;湖南邵东话的否定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7 欧阳戎元;《荀子》范围副词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8 武振玉;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康振栋;中古近代汉语里否定词前“初”的意义及其归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孟艳华,王健;范围副词"都"的位置考察[J];语文学刊;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3 郭开仲;刘世勇;;模糊错误逻辑分解转化词与内涵否定词的逻辑关系[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4 陈志玮;肖诗斌;施水才;王昕;;一种基于HTML位置信息的查询扩展技术[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瑞朋;宋柔;;跨标点句的否定辖域[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晋松;林鸿飞;苏绥;;基于标签共现的查询扩展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德权;赵铁军;李生;于浩;;基于内容的词义本体知识自动获取[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10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庆元;瞄准标志词 辨病快又准[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记者  毛黎;美观测到两颗超新星并肩共现奇观[N];科技日报;2006年

3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记者 丛峰、李舒、郭奔胜 李斌 张景勇、杨守勇 记者 王研、 齐中熙、郭奔胜 丛峰、朱薇 周玮;从十一五规划七“禁”看中国发展思路之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蔡运章;东汉帝陵封土考辨[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马庆然;诊断病句十注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婷;动漫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N];浙江日报;2005年

8 覃里雯;在革命之前[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江苏镇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裴伟;“读书得间”多年不见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陈晓静;杭州国寿完成不可能的任务[N];中国保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骆琳;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得”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黄红娟;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琳;低限定类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艳华;《型世言》范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倩颖;副词“光”和“净”的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董付兰;《元刊杂剧三十种》范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洪扨昊;汉韩否定词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邓慧爱;限定范围副词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绍玉;《水浒传》否定词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勇;《世说新语》范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瑞彬;《唐语林》范围副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张巧;《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5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95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