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学研究看中国古代辞典文化
本文选题:国学研究 切入点:古代辞典文化 出处:《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国学是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之精粹。中国古代辞典文化不仅是国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国学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从这个高度认识中国古代辞典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在更大背景中研究中国古代辞典文化,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中国古代辞典文化的价值,丰富国学研究的内涵,突出中国古代辞典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辞典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民族特色。
[Abstract]:Sinology is the essenc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system, but also one of the main embodi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helpful to study the 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y culture in a larger context,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y culture at a higher level, and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Highlighting the speci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dictionary culture in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e and even the world dictionary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分类号】:H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伯义;论《尔雅》的学术成就[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邰迪;耿江华;;《尔雅·释乐》的词义系统浅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盖晓明;;从哲学的层面看玄言诗[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李文静;;《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学术观点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晓菲;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韩建立;《艺文类聚》编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鹤;《孔子家语》的成书及真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袁宝君;民国春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振翠;唐代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王吉伟;刘咸p樖费а芯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九香;今文《尚书》与《尔雅》词义比较类例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马樱滨;从理念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D];复旦大学;2008年
9 梁红;《小尔雅》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海凤;试论谢灵运思想发展的历程[D];扬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本;;国学研究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孙关龙;;21世纪是发扬光大自然国学的世纪(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罗检秋;;也说“国学”[J];文史知识;2000年01期
4 洪峻峰;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国学系[J];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06期
5 何爱国;;第三次国学浪潮:复古还是复兴[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07期
6 张梦;;天价“国学班”背后的浮躁[J];中关村;2007年07期
7 陈文新;;为晚清以降的国学思潮立此存照——写在《国学档案》前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0期
8 邓小军;国学研究的态度与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2期
9 高专诚;;“国学热”中谈国学[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J];理论参考;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绛;;从“中学”到“国学”——兼论国学的现代性[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2 赵安启;;中国古代环境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刘殿祥;;论闻一多的国学研究结构及其特征[A];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秀俊;;中国古代优生方法探密[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陆敬严;卫恩科;;重现中国古代机械的辉煌[A];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3)--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C];2002年
6 刘克明;周兆英;;中国古代微细加工的哲学思考[A];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4)--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C];2004年
7 卜风贤;樊志民;张瑞明;;中国古代毒物概说[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8 T3欣;;中国古代饮食中“洆(浐)”与“洕”的源流考辨[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赵继伦;;论中国古代逻辑类推的思维特征[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10 吴波;;中国古代《生殖崇拜》文化叙略[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轩;短暂而辉煌的国学研究院[N];新清华;2009年
2 记者 崔凯;我校成立国学研究院[N];新清华;2009年
3 本报记者 肖慧;贵师大贵州省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挂牌[N];贵州日报;2010年
4 顾家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谈国学争鸣的历史论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爽;“特色中华国学”溢彩鹤乡[N];盘锦日报;2010年
6 记者郑阳洋;“90后”暑期自费习国学[N];昆明日报;2010年
7 曲长生 唐天宇 记者 丁雷;我市首届国学研讨会开幕[N];大连日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冯天瑜;对当下国学讲习的期待[N];光明日报;2010年
9 特约撰稿 王m贤,
本文编号:1700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0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