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教材设计 切入点:对外汉语教材 出处:《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于中医院校的留学生,一本好的中医汉语教材至关重要。但目前正式出版的教材只有两套,《中医汉语》系列教材和《实用中医汉语》系列教材。本文拟对这两种教材进行比较,希望对日后的教学提供建议,对编写多媒体讲义或多媒体课件提供依据。 本文对两套教材从编写理念、课文题材、课文难度、课文体裁、生词量与复现率、生词释义模式、中医专名术语的排序与选择以及语法项目的排序和课后练习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抽样样本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与前人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兼顾了汉语语言与中医药专业两个角度,利用了笔者医学教育的基础与国际汉语教育的训练,用小样本进行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足之处在于仅有使用过《中医汉语》全套教材的教学体会,尚未有《实用中医汉语》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所有的比较研究只能在静态信息收集的层面进行,缺乏实践的验证对比。希望日后在使用过《实用中医汉语》教材后再进行动态信息的比较研究。
[Abstract]:A good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only two sets of textbooks, "Chinese Medicine" and "practical Chinese Medicine".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pare these two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the basis for compiling multimedia handouts or multimedia courseware.In this paper, the two sets of textbooks from the writing concept, text theme, text difficulty, text genre, the amount of words generated and repetition rate, new words interpretation model,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rrangement and selection of terms of proper names of TCM and the arrangement of grammatical items and the design of exercises after class.The main method is to analyze the sample data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author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wo angl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author's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using a small sample for cas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The deficiency lies in the fact that only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using the full set of textbooks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used, and that there is no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ractical Chinese medicine". Therefore, all comparative studies can only be carried out at the level of stat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Lack of practical verification contrast.It is hoped tha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dynamic informa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in the future after the use of practical Chinese medicine.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博;;论海外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2 王艾;;用“数字化”杠杆撬动汉语学习国际市场[J];出版广角;2011年08期
3 董中国;潘颖华;佟秀凤;;哲学、科学与中医学[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07期
4 郭新爱;;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听力学习策略调查[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5 曹莉敏;;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6 杨瑞雪;;15岁美国少年迷恋中国勤学汉语[J];小读者;2011年08期
7 赵杨;;韩国学生汉语词语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8 游建西;;论《上清大洞真经》与《黄庭经》之哲学、医学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曾加劲;;对外汉语情景探究策略研究——基于来华成年留学生的认知特点[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江新;;解决汉字难学的对策[J];国际汉语;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玉瑞;孙理军;;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张全兴;;中医学与美学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连方;李婷婷;;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的血瘀蕴毒理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吴同玉;;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肝癌防治中的运用[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泽庚;彭波;王传博;;中医肺病学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模式及实践[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模式交流会讲义[C];2011年
6 罗旭峰;杨磊;;从中医学浅析心与早期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庆论文集[C];2011年
7 张定华;张东鹏;;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0例临床疗效观[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佟彤;;对中医学智慧性特质淡化的反思[A];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学术论文汇编[C];1997年
9 曹东义;;中医如山,西医似海[A];新起点 新征程——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药继续教育论坛文集[C];2007年
10 王永炎;;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研讨[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晓向;“多维汉语学习应用系统”开辟学汉语捷径[N];工人日报;2009年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尹常健;中医学面临的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 王强;科学是中医学的本色[N];健康报;2010年
4 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赵荣波;给中医学自身发展开个“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王强;中医学具有双重属性[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尹常健;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记者 李丹;认识中医,认识我们自己[N];珠海特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海强;“标准化”中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 黄晶;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医学[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陈珊;中文魅力风靡世界 汉语考试前景可观[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于智敏;中医学之“毒”的现代诠释[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4 YAP TENG TENG(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毓新;玛雅医学及其与中医学的初步比较[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8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闫晓宇;六极学说源流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10 陈丽文;太极图—球的演进与互补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绛;《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金恩京;关于提高韩国高中生汉语交际能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王克然;非目的语环境中有效课外汉语学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白居荣;通辽蒙古族中学汉语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楠;双语教学一类模式的民族小学《汉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淼;我国中医院校外国留学生培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峰;中医学的科学哲学反思[D];长安大学;2008年
9 姚怡如;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伟亮;有关中医问题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00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0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