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能愿动词在维语中的相应表达
本文选题:能愿动词 切入点:词汇手段 出处:《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情态就是这样一个用来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范畴。情态表达产生与语言的主观性密切相关,是极具语用特征的语言学范畴,语用渗透到情态使用的方方面面。现代汉语能愿动词是汉语情态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汉语能愿动词的定义、分类及功能等方面的概述,在系统了解汉语能愿动词的基础上,,从词汇和语法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汉语能愿动词在维语中的相应表达。这将对维吾尔语的教与学不无裨益,有助于快速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应表达。
[Abstract]:Language not only expresses propositional thoughts objectively, but also expresses the views,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speaker.Modality is such a category used to express the subjective attitude of the speaker.Modality express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ivity of language and is a linguistic category with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Pragmatics permeates every aspect of modality use.Modern Chinese can wish verb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odal categor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verbs in Chinese. On the basis of 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verbs in Chinese,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of the verbs in Uyghur from the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aspects.This will be beneficial to Uygur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help to quickly master and correctly use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鲜芸;;符号的象似性原则与汉语研究[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2 李丽丽;陈碧银;;小议汉语离合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3 张慧琴;杨惠丽;郭平建;;“头脑风暴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7期
4 盛辉;;论汉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焱;杨鸿冕;;不同时期汉语外来词特点与社会心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刘明佳;;日本学生可能表达习得偏误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战音平;陈姗姗;金鑫;;汉语常用字构词能力的统计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8 王丽;;英汉委婉语社会功能对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9 刘园园;;浅析汉语当中英语流行词汇与它的文化意义[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10 苏佳;;浅析日语可能表现[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吴志勇;蔡莲红;陶建华;;基于汉语韵律参数的语音基元选取[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立成;网络语言威胁汉语“纯度”[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3 ;汉语的力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5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7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东;“快捷汉语”:跑得有多快[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严建卫;学好汉语去中国瞧一瞧[N];文汇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5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金海月;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汉语的能愿动词在维语中的相应表达[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2 鲁晓雁;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居设;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朴锦海;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宋帆;汉泰语量词比较研究和泰语量词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1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0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