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洪堡特 切入点:乔姆斯基 出处:《求索》2011年09期
【摘要】:从语言世界观、语言系统性、语言创造性、语言的共性与个性、语言习得、语言起源、语言研究等方面对洪堡特和乔姆斯基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乔姆斯基与洪堡特在诸多方面一脉相承,乔姆斯基继承并发展了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
[Abstract]:Humboldt and Chomsky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linguistic worldview, language systematization, language creativity, language generality and individuality,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origin, language research, etc.Chomsky inherits and develops Humboldt'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玉国;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哲学冲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刘大为;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段恒美;临界期如何决定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差异[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艾朝阳;乔姆斯基与皮亚杰语言能力理论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徐伟彬;叙述与显示的特征[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方珏;析乔姆斯基语言哲学[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刘晓东;幼儿学外语问题之我见[J];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8 金俊岐,张伟琛;乔姆斯基的语言先天性思想评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2期
9 张奇;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层次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李开,薛遴;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人文精神[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倪梁康;;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由洪堡语言世界观思想引发的问题讨论[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会丽;论新闻语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莉敏;现代俄语简单句的逻辑表达式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春波;内隐认知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晗;现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志亮;对小学开设英语课现状的探索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惠;语感教学新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婕;言语失误的深层结构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李恩福;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发展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传实;符号意识和交往意识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晃;潘文;;洪堡特语言思想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2 李曙光;;理论的对话——巴赫金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之间的张力[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3 方珏;析乔姆斯基语言哲学[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黄琼英;论威廉·冯·洪堡特汉语研究的现实意义[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方珏;洪堡特的语言研究理论述评[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姚小平;洪堡特与人类语言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7 王丽;一脉相承的语言习得理论——浅析洪堡特的语言能力理论和乔姆斯基的天赋说[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伍铁平;追记第14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和民主德国的语言学成就[J];外语学刊;1989年01期
9 黄涛;语言从精神出发──洪堡特的语言学评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3期
10 高明乐;从《笛卡儿语言学》看乔姆斯基的理论追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锦琴;;洪堡特—辩证的语言观及其翻译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丁兴华;童剑平;;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之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定欧;;方法论的呼唤[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林允清;;哈里斯的“发现程序”作为人类的“普遍语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昊 实习生 廖灵艳;“最具影响力”大师乔姆斯基首度访华[N];北京日报;2010年
2 记者 沙岩;乔姆斯基北语探讨生成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刘茜;美国学者解析“刺激匮乏”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许曦明;汉语的认同危机[N];文艺报;2008年
6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胡壮麟;力争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语言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记者 潘治;人脑存在“普遍语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朋志;理性主义的复兴[D];浙江大学;2012年
2 庞文薇;人与语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6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7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彭家法;附加语的句法位置[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柳;洪堡特语言内部形式理论在俄罗斯语言哲学中的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凌燕;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与政治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宝研;语言·民族·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鲍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岳文侠;洪堡特翻译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信传艳;A.A.波捷布尼亚的语言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刘艳;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文林;语言的发现[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范毅强;从普遍语法到语言模块[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0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1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