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下来”、“下去”作补语时的句法语义限制及其认知解释——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10:34

  本文选题:下来、下去 切入点:句法语义限制 出处:《外语学刊》2013年01期


【摘要】:趋向动词"下来"、"下去"在功能和意义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根据语料库统计,"下来"主要表示空间意义,占语料的72.56%;"下去"主要表示时间意义,占语料的49.5%。二者不能互换使用时,"下来"凸显终点,"下去"强调终点不可见或难以确定。二者不宜互换使用时,"下来"空间上立足终点,时间上表示已然;"下去"空间上立足起点,时间上表示未然。二者可以互换使用时,语义上具有弱空间性,或者是与"了、被、以后"等句法标记连用。认知上,"下来"与"有界"相关,"下去"与"无界"相联系,同时也反映出主观识解和人类经验在认知参照点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directional verb "down" and "down"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function and meaning, but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corpus statistics, "down" mainly means spatial meaning, accounting for 72.56 of the corpus, and "go down" mainly means time meaning, accounting for 49.5% of the corpus.When the two can not be used interchangeably, "come down" highlights the end point, and "go down" emphasizes that the end point is invisible or difficult to determine.When the two should not be used interchangeably, the "down" space stands for the end point, the time means already; the "down" space is based on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time indicates that it is not.When they can be used interchangeably, they are semantically weakly spaced, or used with syntactic markers such as "have, be, or later".In cognition, "down" is related to "bounded", "down" is related to "unbounded", 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and human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2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周春华;;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庆伟;;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与基本要求[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江必新;程琥;;论判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9 阎宗彪;乔生;;腐植酸缓(控)释BB肥的创新理念和应用实践[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邹伟;段竞晖;鞠霓;饶晓亭;胡丽莉;张雪;罗邦民;;中介法律制度建设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晓明;上海市部分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刘小飞;上海市杨浦区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家煊;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2 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梅;论隐喻认知的特性[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2 张建理;论语篇连贯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欧忆,贾德江;隐喻的认知功能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徐泽春;隐喻的解析[J];晋阳学刊;2002年01期

5 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志军,杨小茜;以语料为基础的英汉被动句对比及其认知阐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7 卢植;认知与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8 赖yN华,闻俊红,欧阳友珍;隐喻思维与语义演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唐桂华,陈卓铭,李冰肖;汉语认知功能测评量表的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9期

10 邹巧妹;;认知与二语习得——论注意力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式认知的语义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束金星;;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左婷婷;;同义反复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昌平;;语言学习中概念形成的认知诠释——24种“跑”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彭懿;;《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新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安娜;词语考古[N];海峡时报;2001年

2 曾志朗;大文豪为何只使用几千字?[N];中国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丁志丛;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使用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晦;英汉植物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万芳;词汇消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孟庆亮;隐喻:通向未知域的桥梁[D];东华大学;2005年

3 李莉莉;动物词语语义建构中的隐喻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娜;语用失误的认知图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宋静;间接言语行为的解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忠;同位结构的认知机制及语义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磊;隐喻及其翻译[D];宁夏大学;2005年

8 刘建华;零动词存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婷婷;广告语篇互文性的关联理论解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钱连玉;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6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26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