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板块、凸显与“的”字的隐现

发布时间:2018-04-12 14:54

  本文选题:板块 + 凸显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体词性修饰标记"的"的隐现与板块和凸显有关。凡能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结构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板块,其标志是内部隐去"的";如果要凸显偏项的修饰性,则仍需要出现"的",固定板块除外。复杂的偏正短语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可以概括为:一般只在第一层次偏项和正项之间出现"的";第二层次上也可出现"的",条件是该结构体内部的偏项需要凸显。
[Abstract]:The concealment of the part-of-speech modifier "" is related to plate and prominence.Any structural body that can appear as a whole can be regarded as a plate, whose mark is "hidden" inside; if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partial term is to be highlighted, it still needs to be "", except for the fixed plate.The hidden law of the word "the" in the complex positive phrase can be summarized as "on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positive items, and "" at the second level ", provided that the deviation within the structure needs to be highlighted."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结构助词隐现规律及其分合理据研究”(11BYY08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2 陈满华;“VO的N”转化为同义粘合式偏正短语的规则──附论述宾结构作定语[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3 徐阳春;;也谈“N_1(的)N_2”内部语义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宁;;外国学习者语法错误分析与外向型汉外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6年03期

2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3 齐沪扬;张秋杭;;“是……的”句研究述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李振中;“名+(的)+动”定中结构中“的”隐现的语义解释[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曾小武,杨征;也说PP与N的语义关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李振中;名词性短语作定语时“的”隐现的制约机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邵敬敏,罗晓英;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8 柯航;;也谈汉语中的同音删略现象——兼与司富珍先生商榷[J];汉语学习;2006年04期

9 刘云,李晋霞;“V_双N_1的N_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10 徐阳春,钱书新;试论“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显的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卉;“动+名”偏正结构形成原因的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振中;单项定语的性质与“的”字的隐现[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宁;汉语助词在外向型汉法词典中的处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4 翟会峰;状态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及相关的几个问题[D];山西大学;2004年

5 邹红琼;日本学生汉语不足句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罗敏;“人称代词+的+名词”与“人称代+名词”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时阳;语篇中“的”字短语隐性中心语的提示方式和补出规律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振亚;现代汉语“这/那”分布不对称的功能解释[D];南昌大学;2005年

9 王彬;程度副词短语分布差异的认知解释[D];南昌大学;2005年

10 刘红霞;描写性状语后助词“地”的隐现[D];南昌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2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3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4 徐阳春,钱书新;试论“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显的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3期

5 袁毓林;;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2003年01期

6 周国光;释“合情合理”与“偏听偏信”的对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洁;;表量级递推的“N中的N”[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贺洁;;也谈“VP+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蔡建衡;石,

本文编号:1740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40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