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推理过程中心理倾向的干扰:误解的认知根源
本文选题:语用推理 + 心理倾向 ; 参考:《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摘要】:前人从话语、语境、心理、社会等角度分析了误解的根源,揭示了误解出现的可能原因,但未能发现误解的本质根源。本研究认为,语用推理过程中,由于心理倾向的干扰,使推理偏离理想模型,这是误解不能从言语交际中完全避免的系统根源和本质根源。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course, context, psychology and society, predecessors analyzed the origin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revealed the possible causes of misunderstanding, but failed to find the essential source of misunderstanding.The present study hold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ragmatic reasoning, reasoning deviates from the ideal model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psychological tendency, which is the systematic and essential source of misunderstanding which can not be completely avoided from verb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语用推理过程中心理倾向的干扰:误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09YJC7400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宗世海;论误解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J];现代外语;2003年03期
2 蒋严;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宗世海;论误解的形成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4 徐盛桓;含意与合情推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春莲;;语境认知与误解[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贺川生;乔姆斯基语言天赋思想的皮尔士哲学根源:溯因逻辑[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3 R. Kempson ,W. MeyerViol ,D. Gabbay ,刘乃实,张韧弦;《动态句法学》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4 陈亚明;;《卧虎藏龙》字幕翻译策略探析[J];电影文学;2007年15期
5 徐盛桓;语用和规范——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论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江晓红;何自然;;语用推理:逻辑的经验转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叶淑斌;语用推理与话语的理解[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8 邱采真,龚梅;语用推理与话语理解[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吴炳章;;会话含意推导[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10 陈香兰;;从认知因素的重视程度纵览语用推理研究[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淑斌;;比较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语用推理模式的不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李明洁;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廖巧云;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5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华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隐含[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2 李海波;语言游戏论与自然语言量化结构[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刘丽;溯因推理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明;关联理论语境观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赵哲;从关联理论看中国学生英语定冠词的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海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及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迟语;话语误解分析及其对交际机制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8 于海珍;指称信息的不确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满莉;关联理论框架下幽默言语的语用推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杨凤军;运用溯因推理理解间接回答[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盛桓;语用推理[J];外语学刊;1991年06期
2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宗世海;误解研究的历史、现状和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宗世海;论误解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J];现代外语;2003年03期
5 徐盛桓;逻辑与实据——英语IF条件句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J];现代外语;2004年04期
6 梁彪;论逻辑系统[J];哲学研究;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斌峰;张毅龙;;“‘意思表示'解释”的语用学透视——语用推理的维度[J];前沿;2010年02期
2 王泓;涂靖;;玩笑话语的语用推理机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柔化;王哲;;论徐盛桓对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的拓展[J];现代交际;2010年03期
4 刘向红;;关联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力[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02期
5 翟雯婷;;关联理论对语用推理机制的阐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王松岩;杜芳;;论电影《非诚勿扰》会话中的语用推理和控制[J];电影评介;2010年07期
7 赵进;;运用语用推理,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海外英语;2010年03期
8 申智奇;;论语用推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赖沛权;;语用推理与英语听力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彭媛;;贫困大学生心理倾向及预防[J];学理论;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毅强;戴yP坤;;从教师期望到师生和谐共振: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2 芦向东;;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语文兴趣——新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范存俊;孙玉林;;《在历史教学中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学习方式在少数民族山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性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范存俊;孙玉林;;在历史教学中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合作学习方式在少数民族山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性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胡燕;陆鹏;;儿童MRI检查的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潘施伊;;体育锻炼人际态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刘亚云;阳德华;李学龙;;高三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C];2010年
8 薛芬;;中药合并心理咨询对抑郁症的治疗综述[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刘娜;秦颖;李大伟;;关于北京部属和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工作搜寻与就业问题比较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2010年
10 龙水花;;论教师的情感对作文教学的影响[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省委党校 王星闽;深刻把握健康社会心态的内涵[N];人民日报;2010年
2 安徽省委党校 王星闽;深刻把握健康社会心态的内涵[N];人民日报;2010年
3 路新红 张凤红 山东省汶上县杨店乡王楼小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与实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安徽省委党校 王星闽;深刻把握健康社会心态的内涵[N];人民日报;2010年
5 路新红 张凤红 山东省汶上县杨店乡王楼小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与实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安徽省委党校 王星闽;深刻把握健康社会心态的内涵[N];人民日报;2010年
7 路新红 张凤红 山东省汶上县杨店乡王楼小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与实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安徽省委党校 王星闽;深刻把握健康社会心态的内涵[N];人民日报;2010年
9 路新红 张凤红 山东省汶上县杨店乡王楼小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与实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安徽省委党校 王星闽;深刻把握健康社会心态的内涵[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李淑静;If条件句与常规关系[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再林;中唐——北宋士风与词风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奕新;同义反复话语的语用推理解释[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文霞;语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王天阳;中学生竞争心理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4 廖海娟;关联—整合模式下的反语生成与解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邵永选;休谟的人格同一性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勇;话语理解的功能顺应策略[D];海南大学;2010年
7 蒋小军;基于心理模型的委婉话语认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8 何雁;认知转喻的语用推理作用及语用功能分析[D];中北大学;2010年
9 曾莲子;大学生合作心理品质特点及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泓;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4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