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请求”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21:12

  本文选题:请求 + 言语行为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请求"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交际策略与实现方式、礼貌和间接性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方法即语料收集方法,包括引发式问卷调查、自然录音、语料库和等级评价。此类研究对提高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cross-cultural study of "request" speech act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nearly 30 years.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real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indirectnes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It includes initiation questionnaire, natural recording, corpus and rating evaluation.This kind of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language learne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7JA740012)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2382057)
【分类号】:H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涌;汉英致歉礼貌策略的定量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王爱华,吴贵凉;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语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3 周桂芝;英汉间接语言现象语用对比分析[J];福建外语;2000年01期

4 杨道云,刘绍忠;论“讨价还价”的语言艺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谢元才;中西“拒绝”言语行为比较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敖世翠;英语中介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潘敏;英汉言语行为中的拒绝策略对比研究[J];黑河学刊;2005年05期

8 董岩;;汉英请求语篇模式与文化思维方式[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高航,严辰松;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罗朝晖;汉语“道歉”话语模式[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雪丹;;中日礼貌请求策略之异同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Zhang Xinh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刘国辉;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杨仙菊;第二语言语用习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新玲;[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杨春红;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湘燕;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暨南大学;2002年

4 李红霞;称呼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卢志芳;现代汉语中的假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谷慧娟;拒绝行为中的文化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晓燕;汉英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分析及其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9 王海萍;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薛秋宁;留学生实施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及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琼;;解构宽恕:语义学与现实性的区分[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2 赵佳晶;;网络聊天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表达形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3 邢俊肖;;英汉请求策略的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裴少华;;中美警告言语行为跨文化对比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裴少华;;外交警告的言语行为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卢歆;;欧·亨利小说反讽的语用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吴兴明;;“兴”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对“兴”的意向结构及效力演变的语用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张泉花;;与父母一起过年[J];泉州文学;2010年03期

9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间接言语行为构建[J];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10 姜峰;;德语学习中的母语干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鹿学军;;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译英错误分析:语用负迁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王晓辉;;繁花时节读华章——《言语交际学》读后思[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汤红梅;;基于控制论的主动输入、输出学习方法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2010年

4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史丽;;否定投射浅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肖唐金;;英语条件式及其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郭琦;黄珊;;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预设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叶华;;医生言语行为浅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8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章伟 上海莫泰酒店管理公司培训发展中心;酒店如何应对客人醉酒[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林龙;回归生活世界交往范式的意义理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汤春艳;篇章类型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赖成彬;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国凤;《红楼梦》与“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刘琼;虚构的语言哲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芳;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语际语用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怡斐;中美拒绝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文婷;请求策略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杨芳;瑞安方言的建议言语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蔡环环;泰国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调查[D];西南大学;2010年

6 芦君;国家精品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观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高洋;中国英语学习者致谢言语行为习得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关贺明;对If条件句用法的对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蔡二勤;中日拒绝言语行为对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杜晓莹;现代汉语交际中的性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1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41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