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后方法”理念:语用教学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8-04-13 07:21

  本文选题:后方法理念 + 语用教学 ; 参考:《教育评论》2013年06期


【摘要】:"后方法"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的理念,是参与恒久常新的"文化会话"的语言教学中的一种体验。"后方法"理念是对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理性思考,是语言学科和教学思想进化的产物,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这种理念蕴含着语用教学的价值取向:有效性、适切性、对话性和文化认同性。
[Abstract]:The idea of openness, pluralism and inclusiveness is an experience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the everlasting new "cultural conversation". "The idea of "post-method" is a rational reflect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 product of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discipline and teaching thought, and embodies the humanistic teaching thought.This concept impli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agmatic teaching: validity, relevance, dialogue and cultur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课题“跨文化规约视野下的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的成果,批准文号2011B138 福建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大学外语教育改革:ESP发展研究”的成果,批准文号FJCGZZ12-001
【分类号】:H030-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健敏;;“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与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构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10 冯月季;;符号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李平;;城市电子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申维;中学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个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3 王俊菊;外语教学法体系中的结构关系重构[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彪;冯莉;;英语“褒贬同词”现象考察研究——兼与汉语比较[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2 李春红;;试论瞿秋白翻译的革命价值取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彭思;;校园网络论坛的语言使用状况考察[J];文学教育(上);2011年04期

4 阳兰梅;;文化价值取向视角下的同语会话含义解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杨金良;基本颜色词价值取向的跨文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汪莉;;论高校写作教育的价值取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缑新华;;歇后语人物形象中的意识文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潘锋;;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看语文学习的价值取向[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徐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吴敏;;从方言詈语看宿松人的传统价值观[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睿;;Extending the Use of Schwartz's Value Theory in Values Studies in China[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宗守云;;试论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娅玲;;英汉表示情感的颜色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家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周小勤;;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教授 周国炎;“一种语言的消失等于一种文化最核心部分的消失”[N];贵州民族报;2008年

2 记者 赵军;语言时尚体现生活追求[N];长春日报;2006年

3 上海市语文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张日培;汉字的历史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4 罗菲;双语教学走进东北财大[N];财会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婷;孝文化词语与汉民族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阳兰梅;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汉英同语会话含义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陈一睿;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及教学[D];四川大学;2005年

4 鲁志荣;征婚启事语言特色、价值取向及社会心理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曾舟;地域文化镜像的语言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贾启鸿;跨文化交际失误与外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叶君;礼仪方面的社交语用失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乔红伟;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金贞林;韩国学生的汉语语用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青;中英习语价值取向的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3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43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