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关联副词“倒”的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09:19

  本文选题:副词 + 语法化 ; 参考:《古汉语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对关联副词"倒"的发展脉络作了概况描写,并从语法化和认知的角度对"倒"可以表示转折和延缓语气的原因作了探讨。认为"倒"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推理机制和吸收机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rpus, 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ve adverb "inverted", and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why "inverted" can indicate turning point and delaying m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cognition.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inverted" is the reasoning mechanism and absorp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2010221065~~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李劲荣;从认知图式看两种表领属关系的主谓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李先银;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原因探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8 孟凯;中古汉语让步复句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王晓坤;当代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熊仲儒;量词“口”的句法认知基础浅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军;《陈书》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艾尔丽;《醒世姻缘传》介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程丽丽;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继红;重言式状态词的历时发展及语法化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吕晓娟;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比较英汉空间隐喻[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周秀娟;英汉“中间阶段”情感的隐喻概念对比[D];延边大学;2001年

9 崔晓玲;英语因果复合句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10 肖模艳;词义变化属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文萍;;“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2 方秀娟;;“然”的词义演变与虚化[J];教师;2011年20期

3 单宝顺;;“比较”是介词吗?[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4 朱洁;;汉语中“门”的语法化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5 孙叶林;;邵东方言“担”的语法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夏宇;谢婕妤;;从“~门”浅析语义虚化和语法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孙福婷;;“找”字的语法化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8 兰碧仙;;战国出土文献副词研究概述与展望[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朱和艳;黄婉梅;;人称代词“人家”的语法化历程及其动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林松;;《盐铁论》中时间副词的功能[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5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王建设;;从明清闽南方言戏文看“著”的语法化过程[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学德;;论语法化术语译名的标准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秋丽;;泉州方言介词“嘞”的语法化及涉及的相关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主持人 志勇;回国篇①[N];国际商报;2003年

7 王如辰;“忽悠忽悠”东北话[N];吉林日报;2005年

8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9 黄继林;不得[N];扬州日报;2006年

10 窦东友;介词的妙用[N];文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毛帅梅;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4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顿婷;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3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丞;单音复述副词构成的前项隐含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静;隆安丁当平话副词系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忍;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个案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丰莎;湖南省湘阴县长康镇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雪;副词“总”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8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48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