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三家诗异文反映的西汉齐鲁方言韵部系统

发布时间:2018-04-15 17:44

  本文选题:三家诗 + 毛诗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与毛诗即《诗经》音系比较,三家诗异文表现出共同的韵部系统特点,反映汉代齐鲁方音特征:脂、微相混;歌部细音与支部细音合流,与脂微相近;鱼部一部分字读入麻,与歌戈合为一部;侯部三等与鱼部合流;侯部一等与幽部合口合流;幽部开口与宵部合流;后鼻音韵尾在中元音后演变为前元音韵尾,前鼻音韵尾在低元音后弱化或脱落;入声韵尾有大量的弱化和脱落的趋势。三家诗异文反映的语音特点,既有方音变化的性质,同时也有历时音变的性质,它们演变趋势很多地方代表汉语语音历史音变的趋势,因而可以与利用其他材料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印证。
[Abstract]:Compared with Mao's poems or the Book of songs, the three poems exhibi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hyme system,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ilu dialect in the Han Dynasty: lipids, micromix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ne notes of the song and the branche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fat; and the reading of some characters of the fish into the hemp.It is one part with Gogo; the third grade of Hou and the fish; the confluence of the mouth of Hou Buyi and the Youbu; the confluence of the opening of the Youbu and the overnight part; the end of the posterior nasal rhyme evolves into the end of the front vowel after the middle vowel, and the tail of the former nasal rhyme weakens or falls off after the low vowel;There is a large tendency of weakening and falling off at the end of the rhyme.The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poems reflect not only the nature of the change of local sound, but also the nature of diachronic phonetic change, which represent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phonetic change in Chinese pronunciation in many places.Therefore,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other materials can be confirme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7.22;H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易青;论上古侯宵幽的元音及侵冬谈的阴声——兼论冬部尾辅音的变化及其在上古音系中的地位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毅力;;黄佐近体诗用韵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彭建国;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李文静;杨超;;从“我”说起——四川话■声母来源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徐麟;《太素》灵溪精舍抄本校勘价值举隅[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梁春胜;曹植集校读札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陈祝琴;;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平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7 黄交军;;王梵志《吾富有钱时》诗“貌哨”一词义正[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高永安,张俊;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汉语阐释[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9 高永安,康全中;“做”“作”两个字的关系[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黄易青;;上古与元音变化同步的声母舌位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永安;;汉藏语系语言诗歌押韵情况简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蒙古勒呼;;蒙古文文献中“古英(güyeng)”称号考释[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3 易敏;怡梦;李佳颖;;关于儿化词语认知与语感的调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陈瑶;徽州方言音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薄守生;郑樵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张忠堂;汉语变声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5 王怀榕;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赵翠阳;慧琳《一切经音义》韵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晓静;隋唐诗人入声用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静;初、盛唐律赋格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骏;安徽舒城方言语音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莉;《国语》自然类名物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颍颍;临颍方言词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敏;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国花;《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和《辞源》注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桂花;朝鲜早期译音文献中正音音系[D];苏州大学;2010年

9 戴飞;《太律篇》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凯;郑玄《古文尚书注》训诂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庆;郭万金;;汉代三家诗的命运变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冀娜;;上古音声调研究评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唐朝晖;;一首首永远读不淡的诗——读阿毛诗歌,片章感受[J];诗探索;2010年05期

4 墨痕;;《诗经》中的成语典故(三则)[J];文史杂志;2009年02期

5 周艳;;《诗谱》面面观[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6期

6 谢建忠;;论《毛诗》与孟浩然诗歌[J];山花;2009年24期

7 张永权;;毛诗奇歌词的艺术个性[J];民族音乐;2008年01期

8 刘钊;叶玉英;;利用古文字资料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J];古汉语研究;2008年02期

9 闵毅;王浩;闵平;;上古音及其研究方法[J];考试周刊;2008年30期

10 阿毛;;阿毛诗十首[J];诗探索;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佳;张立群;;重音轻叹,白纸黑钻——解读阿毛诗歌的情感世界[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雷;;阿毛《献诗》浅读[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魏天真;;女性意识与身心之痛:阿毛的三个文本[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童;;在爱中永生[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晓晖;;灵魂的旋转,如一叶翻飞的蝴蝶[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钱刚;;一个女性写作者的书写方向——读阿毛诗歌札记[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卧夫;;雪在哪里不哭——阿毛诗集《变奏》中的变奏[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霍俊明;;她仍穿着海蓝色的绸裙——关于“变奏”与“坚持”对话阿毛[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鸿恺;;从诗教传统论《诗经》“风雅正变”[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八辑)[C];2010年

10 杨延;;《吕氏家塾读诗记》宗毛倾向例说[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八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2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3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4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5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6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7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8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9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10 张燕玲;像夜莺一样歌唱[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宝;早期诗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周怀文;毛奇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雪萍;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怀榕;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杰;先秦楚系简帛语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九伟;明州本文选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陈宏;贵州松桃大兴镇苗语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吴文文;汉碑文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宋兆祥;中上古汉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丽萍;《广雅》同源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磊;“十三经”唐宋注疏所引谶纬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海波;贾谊《诗》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林红;钱澄之《田间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梦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经》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智锋;《文始·一》同族词词源意义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熊雪;《经义述闻·毛诗》训诂条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杨建群;《国风》好色论[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秀美;《列女传》注释辨正[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守华;《诗经》动物意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5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55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