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比较句的方言差异
本文选题:土家语 + 比较句 ; 参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土家语比较句的方言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土家语各自不同的比较标记、语序及助词运用等方面。相对而言,北部土家语比较句受汉语的影响小一些,特别是其差比句尚具土家语的固有格式,而南部土家语比较句的格式则基本趋同于汉语。这反映了土家语方言内部的语法结构差异及汉语对土家语方言影响的不平衡性。
[Abstract]:The dialect differences of Tujia comparative sentenc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t comparative marks, word order and auxiliary word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Tujia languages.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northern Tujia comparative sentence is less influenced by Chinese, 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 ratio sentence still has the native form of Tujia language, while the format of southern Tujia comparative senten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Chinese.This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within Tujia dialect and the imbalance i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on Tujia dialect.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740109)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A122)
【分类号】:H2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传峰;经济性原则在语用中的体现形式及其成因[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光明;;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3 于秀金;;信息结构脱离语境句法实现的动因探讨[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4期
4 魏晏龙;伦敦学派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习晓明;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朱锡明;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7 林素娥;;汉语否定副词“不”“没”的类型学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邵敬敏,罗晓英;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9 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10 韩彩英;关于语境问题的哲学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8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秀金;英汉信息结构的句法实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汤玲;现代汉语NP_K次范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治平;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燕;“在黑板上写字”类歧义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刘辉;从生成语法看汉语动词同宾结构的句法归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段茂升;古汉语“如、若、然、焉、尔”语法化过程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朝红;求那跋陀罗汉译佛经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晓辉;表时间的“等”字结构及其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全丹丹;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泽民;近代新疆维汉语言接触及其双语发展状况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蒙;;现代汉语比较句比较项的不对称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程晓翠;;初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习得比较句三种否定形式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3 郑乔;;韩国高年级留学生比较句中比较标记的偏误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张泽宁;;《朴通事谚解》助动词“愿”、“要”的使用法[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覃业位;;“比”字差比句否定式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6 陈明富;;东汉至宋汉语异同比类形比句句式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曹利华;彭德惠;;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指瑕(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饶春;王煜景;;美国学生“比”字句偏误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徐江R,
本文编号:1757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5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