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复合词语的俗解异构
本文选题:佛缘词语 + 俗解 ; 参考:《中国语文》2013年05期
【摘要】:本文用"念念不忘""打成一片""一尘不染""醍醐灌顶""心眼""现身说法"等词语的演变实例论述佛缘复合词语的俗解异构现象。佛缘复合词语是指以佛教为外在条件或机缘而利用汉语语素组合产生的词语。这种词语在演变过程中,出于无意或有意的某种原因,可能出现不同于佛界创词原意的世俗理解,这就是俗解。俗解通常发生在构词语素层面或语素关系层面,结果往往构成另一个不同于佛缘原词的同形新词,表现出新的构词理据和新的词义,这就是异构。这种通过对已有词语的俗解而产生新词新义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词义引申和原创新词,值得汉语词汇史研究者注意。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common understanding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compound words of Buddha's fate with the examples of the evolution of words such as "never forget", "get together", "be spotless", "clairvoyant", "mind", "experience theory", and so on.Buddhist compound words are words which are produced by using Chinese morpheme combination with Buddhism as external condition or opportunity.In the course of the evolution of this kind of words, for some reason or not, there may be a secular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creation of the words in the Buddha realm, which is called vulgar interpretation.Vulgar interpretation usually occurs at the morpheme level or morpheme relation level of word formation, and the result often constitutes another homotypic new wor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word of Buddha, showing new motivation and new meaning of word formation, which is called heterogeneity.This way of producing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through the vulgar interpretation of existing words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xtension of word meaning and original new words and deserves the attention of Chinese lexical history researcher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凌云;;“盲人摸象”源流考[J];辞书研究;2010年06期
2 陈文杰;汉语佛源释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1期
3 孟广道;;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汉字文化;1997年01期
4 李运富;;论汉语复合词意义的生成方式[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0年02期
5 朱庆之;;“醍醐”、“三昧”的早期用例——兼谈汉语佛教用语溯源[J];文史知识;1994年04期
6 董志翘;俗语佛源(二则)[J];语文建设;2001年12期
7 任利霞;;汉语外来词中的佛源词汇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8 齐昆;浅析佛教成语的源流及结构[J];语文学刊;2003年04期
9 宋海燕;;现代汉语佛源词汇探析[J];语文学刊;2008年17期
10 储泰松;“和尚”的语源及其形义的演变[J];语言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凌云;;“盲人摸象”源流考[J];辞书研究;2010年06期
2 黄连忠;;敦博本六祖坛经文字校正与白话译释的方法论[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3 梁铭;;外来词汇的跨语言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4 曹小云;潘晓柒;;《长阿含经》释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张诒三;;试论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孙剑艺;;“家贼”源流辨考——兼为辞书相关条目订补[J];古汉语研究;2010年02期
7 许杰然;;汉译佛典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3期
8 李最欣;苏轼诗文创作与佛经譬喻——兼论《日喻》之佛典渊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周有斌;;汉语外来词研究概述[J];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张慧荣;;汉字文化宏观视角下的汉语原创词——以汉日词“达人”为例[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禹建华;《法苑珠林》异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顾满林;汉文佛典用语专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段双喜;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冰;北朝汉语复音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贵环;林乐知与《上海新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齐林涛;一分为三视域下的《金瓶梅》英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亓恒娜;《现代汉语词典》佛源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孟祥秋;数字成语的汉英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班泰勇;P虚法师及其佛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蔡煜;明代法律俗语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谷舒;《修行道地经》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智丰;《生经》复音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蒋媛;汉语佛教熟语的类型与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淑敏;汉语与佛教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研究——关于古代书面汉语词义引申的规律[J];辞书研究;1981年02期
3 方一新;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J];古汉语研究;2003年03期
4 储泰松;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8年01期
5 梁晓虹;论佛教词语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王宁;;汉语双音合成词结构的非句法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蒋栋元;梵汉文化的合璧——试析汉语佛教成语的一个构成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尤俊成;试论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9 张云江,段新龙;古代汉语与佛教渊源简论[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素荣;论汉语对外来词的接纳与融汇[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茂枝;;俗解汉字与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2011年01期
2 赵月华;;俗解汉字纠错[J];大众文艺;2010年06期
3 赵月华;;论因形索义的方法——以俗解汉字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浪波;;“文饭”俗解[J];散文百家;2006年01期
5 黄金贵,郭海文;《论语》新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李海英;“沾沾自喜”本义辨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06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59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5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