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眼”在文化语境中的概念化

发布时间:2018-04-18 17:13

  本文选题:概念化能力 + 概念隐喻 ; 参考:《燕山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眼”习语进行语言学分析。本文在文化背景下研究中英文有关“眼”的习语,通过系统比较汉语和英语中“眼”的隐喻系统的异同,说明在不同的文化模式中,,汉语和英语是怎样共享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映射的。同时,从文化概念化的视角揭示了汉英隐喻的概念映射差异,揭示了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中“眼”的不同概念化方式。 通过研究“眼”的概念化过程发现:在语言层面,汉语和英语中存在共享的隐喻及转喻概念映射。但是,在这两种语言中映射有对称的时候也有不对称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两种语言存在不同的概念映射。两种语言中“眼”概念化方式的相似要归因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机制,共同的体验和文化模式。两种语言中“眼”概念映射呈多样性的原因在于两种文化的差异和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概念化及概念系统的差异。人类的人身体验、社会文化和隐喻模式决定了两种文化中“眼”概念化方式的异同。 从文化概念化的角度研究汉语和英语中有关“眼”的习语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但还没有人深入、系统地研究“眼”的概念化过程。本文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研究了语言和人身体验的关系,旨在通过进一步揭示文化与隐喻的关系,强调支撑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是语言背后的概念化系统和文化体系。 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到中英文习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提高学生目标语的概念化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大有裨益。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this paper makes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eye" idio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dioms of "ey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under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aphorical systems of "ey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shown that in different cultural models,How Chinese and English share conceptual mapping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ceptualiz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nceptual mapp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s, and reveals the different conceptualization methods of "ey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ey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common metaphorical and metonymy conceptual mapping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t the linguistic level.But there are asymmetries when there is a mapping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To some extent, there are different conceptual mapping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The similarity of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eye" in the two languages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mon cognitive mechanism, common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model.The reason for the diversity of "eye" concept mapping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lies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deep conceptualization and conceptual system behind the two languages.Human personal experience, social culture and metaphorical patterns determin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eye" in the two cultures.It is a new field to study the idioms of "ey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ceptualization.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done som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but no one has studied the conceptualization process of "eye" in depth and systematically.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from a mor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aiming at further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metaphor and emphasizing that the conceptual system and cultural system behind language support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b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which can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metaphorical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ir conceptualization ability of target language and enhanc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虹;;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习得[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2 李少玲;黄清心;;从认知角度研究概念隐喻理论[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3 刘娇;;论概念隐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4 邹湘西;;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5 于虹;;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习得[J];教师;2011年17期

6 钟晶;;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7 祖林;马宁;赵乔;;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语义解读[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8 马蕾蕾;侯松山;;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9 李明贤;;概念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张岩岩;;浅谈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毛永波;;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3 冀东晓;;住宅玄关设计[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祝建华;;从基本原理看数字鸿沟(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IT产业与现代文明传播”信息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吴锦勋;挖掘品牌的DNA[N];民营经济报;2005年

2 熊伟 整理;回到“多媒体”交流的“村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张卫华;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波;你的声音是什么颜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邱舟艳;新奇隐喻在语言交际中之效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石磊;中国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金凤;隐喻的生成机制探索[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陈英烨;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广告中的隐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严霞;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认知隐喻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青铭;英汉习语中隐喻的对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志永;体育新闻中的战争隐喻[D];天津大学;2010年

6 廖羽;英语隐喻语篇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正荣;水利工程英语词汇隐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杨璐;《红楼梦》中花喻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邢锐;概念隐喻理论关照下的英汉习语对比分析[D];中北大学;2010年

10 吴华;英汉天气词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9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69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1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