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
本文选题:语文教育 + 文化思维方式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摘要】:正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记录着民族的情感经验,潜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搏动着民族的思维脉络。语言文字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凝聚沉淀和氤氲化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折射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因
[Abstract]:Chinese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mother tongue, and the mother tongue records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 hides the soul code of the nation, and beats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nation. As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deep structure"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language and the mode of thinking reflect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he nation and reflect th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nation. Cause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D/2006/01/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国荣;权德舆诗歌"承中有变"的历史功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薛磊;“半山体”及其晚唐渊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杨明琪;一“兴”竟可通解诗学大系——论“兴”在中国诗学中的枢纽地位及其根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袁济喜;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阮娟;;严羽“兴趣说”之我见[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邹春秀;万里悲秋常作客——浅论杜甫雨诗中的悲秋意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7 许连军;皎然《诗式》与中国诗学之转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由兴波,姜涌;唐诗空白艺术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陈海叶,赵应吉;句法象似性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谢辉;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英语教学[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然;辛树洪;;四句定型的象理契合艺术——《诗经》起兴通例[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祥;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牟鹭玮;后村诗论精神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墙峻峰;哲理与诗情的融合:刘禹锡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李响;英汉表现法差异对中学生英语读写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尹红蕾;俄罗斯民族的情感性在俄语某些语法范畴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珞翰;中小学文学教育问题初探——兼论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梅珍;回头看与向前看[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佳祺;唐代骚体文学的嬗变[D];河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卫星;吴书信;;略论高师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2 王晶;;高校语文教育现状及改进之探索[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3 张宏建;曾锦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模式[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戴艳;;高职语文教学的功能与发展趋势[J];企业家天地;2011年06期
5 陈玉龙;王晓燕;;语言和文化因素对电影片名归化异化翻译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6 汪永华;;浅析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创新型语文教师[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7 ;教育部公布汉语新词引发争议[J];基础教育;2007年07期
8 陈永娥;;民族地区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J];飞天;2011年16期
9 刘江华;;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8期
10 于娟;;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鲍明;;满族语言教育的成绩与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卫全;;从儒家“文道统一”的文艺观解读叶圣陶的“平衡”理论[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改革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张晗;;浅析翻译中依赖词典造成的几个误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岳;语文教育一定要“保卫”汉语[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马斗全;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程新菊邋崔大斌;语文教育要有生气和活力[N];光明日报;2007年
4 孝义市第三中学 马夏民;谈大语文观理念下的教学行为[N];吕梁日报;2010年
5 陈光磊;像敬爱母亲那样,敬爱我们的母语[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本报观察员 王小舒;文章“被阅读”,思维可不能被框住[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记者 朱力南;共同破解母语教学面临的困境[N];福建日报;2007年
8 北京师范大学 康震;引导理性、学术地研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景义;别让我们的母语再尴尬[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陈思和;从文化多层面看“新词汇”[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试论现代家庭的语文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洪波;国外教育对中国语文教育百年变革影响摭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彩霞;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慧;叶圣陶语文美育思想初探[D];贵州大学;2007年
5 刘莉琴;中国古代反传统的女性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静;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王琪;新课程背景下文学文本的多元解读及其实践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涂红梅;高职语文课程的设置定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美琴;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潘有华;高职院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84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8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