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俗语辞书《直语补证》研究
本文选题:直语补证 + 通俗编 ; 参考:《古汉语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清代梁同书《直语补证》专补翟灏《通俗编》之缺,《通俗编》已收录而《直语补证》重加讨论的词目共计65条。其中《直语补证》为《通俗编》补充书证者26条,上推词源者3条,为释义作补充及增加新义项者18条,解决词条立目、词目与书证不符等相关问题者2条,与《通俗编》所讨论的内容互有交叉因而需要注意者2条。《直语补证》新增词与成语中,当代辞书未收录者46条,书证过晚者13条,释义方面有所不足者9条,《直语补证》均可补之。《直语补证》在《通俗编》已收的基础上而重加讨论的词条中,有14条在不同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通俗编》也同时存在。对《直语补证》作穷尽性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学术价值。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Liang Tong's book, "straight language supplement syndrome", specially supplemented Zhai Hao's "popular compilation" shortage, "popular compilation" has been collected and the "straight language supplement syndrome" has been rediscussed a total of 65 words. Among them, there are 26 "popular" supplementary library cards, 3 "up" etymological sources, 18 to add new meanings to the interpretation, 2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words,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words and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and so on. There are 2 articles that need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overlapping of the contents discussed in popular compilation. Among the new words and idioms, 46 are not included in contemporary dictionaries, and 13 are late ones. There are 9 inadequacies in interpretation, and all of them can be sup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popular compilation", 14 of the entries discussed again have some problems in different aspects. Some problems also exist in popular editing.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its academic value to make an exhaustive study on the complement of straight word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09BYY04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汉语常用词词库与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11&ZD125)”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一般课题“近代汉语异形词研究”(2012YB21)
【分类号】:H1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锡丽;;训诂二例兼及上古牙音与舌音关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 于赓哲;;被怀疑的华佗——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历史轨迹[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孙少华;;扬雄的文学追求与文学观念之迁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谢成丽;;确山方言中的单音节古语词考察[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4期
5 王临惠;《方言》中所见的一些晋南方言词琐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孙宝;魏晋文学与儒学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赵英日;儒学思想对朝鲜半岛医学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陈孝玲;侗台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2 项云莎;戴震《方言疏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宁;3-7世纪高昌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余晓晴;《T3音奇字》初探[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智群;颜师古注引方俗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青;原本《玉篇》与宋本《玉篇》释义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鲁科颖;四川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越川;都江堰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正光,周红民;惯用语理解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克强;审美: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叶爱国;《敦煌俗别字补正》商榷[J];敦煌研究;2002年05期
3 柳新军;从俄汉语言的世界图景看语义场理论[J];外国语言文学;2002年04期
4 孟江虹;奈达“对等/等效翻译”理论之我见[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刘景耀,刘芳;《释名》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6 刘晓南;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7 王绍峰;;读《唐五代语言词典》札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肖莉;;论反讽[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海峰;;中亚东干语的语言学价值[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郑心灵;;言语理解及其探索价值[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志强;;根据古本《尚书》材料补正大型字典举例[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秦德祥;;吟诵传承的价值、疑难与设想[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彭懿;;《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新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红;《小尔雅》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振风;《史记》三家注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3 雷芳;汉语移就辞格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光美;汉语谐音现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向明;《红楼梦》省略类型“是”字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雪槐;《梦溪笔谈》动植物名物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兴有;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语义指向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梅雯;现代汉语等义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梁学廷;右文说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科;现代汉语新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7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8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