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学术综述
本文选题:汉语言文字学 + 语言学研究 ; 参考:《古汉语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正在20世纪到21世纪之交,语言学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日益紧密,中西语言学理论的碰撞空前激烈,语言学的学科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字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切,在郭锡良、王宁、鲁国尧先生的倡议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Abstract]: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21st century, the combination of linguistics and social reality is increasingly close, the colli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nguistic theories is unprecedented fierce, and the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linguistics has changed obviously. Under this background, what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logy in the future? At the initiative of Guo Xiliang, Wang Ning and Lu Guoya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宁;汉语言文字学学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J];中国语文;2003年03期
3 ;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J];方言;2002年01期
4 俞允海;论高师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J];语言研究;2004年01期
6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4期
7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8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J];中国语文;2005年01期
9 ;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科简介[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1期
10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J];古汉语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万云;;王希杰语言学研究的整体评价[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于根元;;20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树金;;篇章研究之管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玉新;;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总体构想[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王斌华;;语言和言语:语言学整体性研究的符号学范式[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于根元;;论王希杰的语言学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王希杰;施发笔;;语言学研究的有关问题[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根元;;语言的潜、显及其他[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李晗蕾;;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超群;;脑损伤病人汉语阅读认知障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附21例个案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宋晖;语言学期刊在问题意识中引领学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胡言午;交叉学科成语言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金福;语言学研究“升温”[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 陈仕 实习生 黄波;汉语言文字学与贵州文化高层论坛在遵举行[N];遵义日报;2009年
6 戴庆厦;西部开发与语言学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通讯员 邓虹、程秀丽 本报记者 郭扶庚;语言学研究跨越式发展令人瞩目[N];光明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李光辉 王媛媛;首届云南省语言学研究精英论坛在楚雄师院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5年
9 熊轩;《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出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芷;汉西附着现象的平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艳;短语结构语法与依存语法的心理现实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周烈;阿拉伯语篇章语言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0年
10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莱;论经济学原理在语言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秀艳;试论跨文化交际学的语言学研究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丽辉;岳麓山大学城店铺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任小燕;南京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U喒,
本文编号:1794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9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