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隐喻、认知与诗学

发布时间:2018-04-25 13:03

  本文选题:隐喻研究 + 隐喻理论 ; 参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6期


【摘要】:正隐喻研究始于希腊时期的修辞学与诗学理论,在西方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和《诗学》中的相关论述奠定了隐喻概念的基本范畴,此后的隐喻研究大都是将其作为修辞学和诗学理论概念。这一情形在20世纪中后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Abstract]:The study of positive metaphor began with rhetoric and poetics in the Greek period and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West. Aristotle laid the basic category of metaphorical concepts in rhetoric and Poetics. Since then metaphor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rhetorical and theoretical concepts. Thi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20th centur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红;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孙志农;仇旭;;当代隐喻研究的两种路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汤欣;张巍然;;探析英汉隐喻认知对比[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倩;;从认知隐喻看汉语的“爱”[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龚维国;陈丽;;隐喻的认知演变:汉语年俗证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李晓红;;隐喻性思维与中西文化认知[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贾欣岚;何平;;英汉“死”的认知隐喻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8 宁双;;语用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鞠玉梅;;伯克的隐喻观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0年04期

10 于莹;;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海英;;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有关时间的隐喻翻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王健坤;;从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理论的视角对概念隐语的探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3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4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黄忠廉 焦鹏帅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建构翻译地理学新学科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刘扬锦;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张继文;中日古典定型诗歌中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韩大伟;英汉运动类动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华;中英爱情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房娜;《庄子》寓言的认知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陈忱;科普文章中的隐喻[D];同济大学;2005年

4 高晓荣;从认知角度看人体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春静;隐喻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文英;古汉语诗歌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竞辉;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习语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8 靖安典;从认知角度看韩礼德的语法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洋;对隐喻本质的重新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彭静;诗歌隐喻的功能性解读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1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01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