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英双关对比研究
本文选题:接受美学 + pun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英语的Pun与汉语的双关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相互对应的修辞格,都是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对于Pun和双关的研究已有不少,但研究视角多拘泥于涵义、归类及用法功能的差异对比上。鉴于此,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对英汉双关语的美学特质进行剖析,阐明其异同,以期为该领域的探索做些铺路之功。
[Abstract]:English Pun and Chinese puns are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of speech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y are both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the artistic charm of language.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Pun and pun, but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is limited to the differences of meaning, classification and usag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clarify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is field.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WX52)
【分类号】:H315;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国南;“pun”与“双关”辨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敦萍;从《天净沙》的六种译文看接受美学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吴文安;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红楼梦》英译文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乐金声;汉语仿词与英语类比构词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曹德和;修辞学是否属于边缘学科讨论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王东,张文东;论文学阅读中的阅读立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朱振武;王子红;;美韵彰显的特异之“花”——论坡的哥特式小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杨玲;PUN,双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刘珍;浅析语境对委婉语语义的解释功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4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5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6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2 焦小婷;空间的诱惑——从接受之维谈小说艺术的空间观[D];河南大学;2001年
3 徐强;夸张和低调的英汉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严灵;论俄语篇章中的景物描写[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周春林;艺术语言运思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琴玲;英语电影片名汉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静;论语境顺应[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喜俊;汉韩混合型外来词对比[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2 侯国金;;双关的认知语用解释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秀芹;外国商标词的转译方式及其文化心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李国南;“pun”与“双关”辨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立春;李蕾;;芥川文学在华译介九十年之反思——从接受美学出发[J];日本研究;2011年01期
2 闫素峰;宋润娟;;接受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J];大家;2011年15期
3 宁双;;从“译者的隐身”到“创造性叛逆”——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才铭;;翻译研究的文艺学途径[J];民族翻译;2008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希杰;李晗蕾;;修辞学对话[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佟立;张虹;季文娜;;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涛;结构·功能·符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丽梅;“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芳;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习语的翻译[D];郑州大学;2001年
2 邓炎炎;浅谈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读者意识[D];山西大学;2007年
3 孙海燕;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逢丹;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陈江华;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译者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6 胡朋志;翻译中接受过程所激发的创造性[D];安徽大学;2005年
7 陈英缇;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医翻译的文化缺省和补偿[D];中南大学;2008年
8 张小洁;接受美学视野下孙致礼的翻译辩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邓萍;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幽默翻译的补偿[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谭锦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5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0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