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研究——后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认知语言学
本文选题:西方哲学 + 中心论 ; 参考:《外语学刊》2013年05期
【摘要】:正主持人话语: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早已刮起的一股后现代哲学思潮逐步进入高潮,颠覆了流行二千多年的若干传统观念。笔者(《当代外语研究》2012.5)曾将其间的对立归结为7对特征:哲学王vs非哲学、基础论vs反基础论、中心论vs去中心论、理性论vs非理性论、人本主义vs后人道主义、二元论vs多元论、建设性vs破坏性。我们(《外国语文》2012.2)还主张将这一思潮定位为"西方哲学的第四转向",这就有了西方哲学的4个转向:毕因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和后现代。我们知道,外国语言文学主要有3大方向:文学、翻译学、语言学。值得深思的是,前两个学科早已
[Abstract]:Moderator discourse: since 50 to 60s twentieth Century, a post modern philosophical trend of thought has been gradually brought to the climax in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subverting some traditional ideas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popularity. The author (<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 study >2012.5) once attributed the antagonism between them to 7 characteristics: the philosophical King's vs non philosophy, the basic theory of vs anti basic theory, and the central theory of V S goes to the center theory, rationalism vs irrational theory, humanitarianism after vs humanism, dualism vs pluralism, constructive vs destructiveness. We (< foreign language >2012.2) also claim to locate this trend as "the fourth turn of Western Philosophy", which has the 4 turn of western philosophy: the theory of Bi (ontology), epistemology, linguistics and postmodernism. It is known that there are 3 main direc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terature, translatology and linguistics. What is worth considering is that the first two disciplines have long existed.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
【分类号】:H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冠连;中西哲学的不同语言走向——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苏文瑾;;外语教学中的人本主义[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龚由志,程世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外语教学活动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4 杜小红;论西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5 郭玲玲;;从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几种识字教材看其语言学思想[J];语文学刊;2010年21期
6 冉玉体;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外语教学[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安秀梅;;从行为主义到人本主义——语言学习理论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张伟珍;“信、达、雅”的努力——几部古典西方哲学著作编辑感言[J];博览群书;2004年10期
9 高凤霞;;社会文化与广告语言[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平;从译文中心论到原文中心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寅;;“体验性概念化”语义观对后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修补——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刘丁汉;;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4 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柏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6 霍跃红;;回归翻译伦理:译者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冯用军;;在线双语词典互译模式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孟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走向对话的汉语理论界[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路;“一‘是’到底”成大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张志伟;学界之盛事 译林之功德[N];光明日报;2010年
3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石福祈;西方哲学中的“符号”概念[N];光明日报;2010年
4 元尚;梯利西哲史的三个中译本[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肖鹰;我们带汉语回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记者 李洋;中国哲学世界热亟待翻译人才[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杨小爱;认知的语境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5 唐世民;结果/使役结构和双宾语结构的事体结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娟;人本主义教学: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琪;自主学习中的情感和教师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赵路曼;告知类文体中的人本主义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彩霞;汉语口语课中改善韩国学生语言焦虑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蒋媛;汉语佛教熟语的类型与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张婷婷;再现译者决策过程[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杨赓;巴赫金话语对话性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译本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程娜;论翻译中译者与作者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李萌;隐喻的人本原则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10 陈春辉;评女性主义对传统翻译中二元对立的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8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0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