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功能视角下的小说人物关系趋向性——《红楼梦》英译本和德译本中妙玉人物形象的不同体现
本文选题:曹雪芹 + 人际功能 ; 参考:《红楼梦学刊》2011年06期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人际功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基调系统为切入点,通过彭寿英译本和史华慈—吴漠汀德译本分析第41回中妙玉与贾母、黛玉、宝玉的对话,以及妙玉与三位人物的关系,进而探析人物关系趋向性在上述英译本和德译本中的异同体现。
[Abstract]: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Han Dynasty , takes mood system , modal system and tone system as the entry points ,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aoyu and Grandmother Jia , Dai - yu and Bao - yu ,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aoyu and the three figures in the first time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aoyu and Jia Mu , Dai - yu and Bao - yu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度发展潜力学科项目”资助
【分类号】:H0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漠汀;;《红楼梦》在德国[J];红楼梦学刊;2006年05期
2 郑元会;话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评《红楼梦》中王熙凤一段会话的英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赵晓囡;;从人际功能探析《讹诈》中人物关系的变化过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季琼;;言语行为视野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薇;;“他者”眼中的怡红公子——论德译本《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文化“误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2期
3 唐均;;《红楼梦》芬兰文译本述略[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4 郑元会;;语气系统和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5 杨红;;“刘姥姥进大观园”语篇语境与人际意义构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岑秋净;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中文保险广告的人际意义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梁雯;《红楼梦》林黛玉话语中句末语气助词的英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琳;英汉社论人际意义的对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师小静;小说《京华烟云》中姚木兰话语的人际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晓茹;饮食文化视角下《红楼梦》英译本中的菜名翻译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汤新亮;人际功能理论框架下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翻译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吴璐燕;戏剧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9 王佩芬;《京华烟云》:姚木兰话语翻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陈燕;投诉信英汉翻译中情态意义的传达[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苗兴伟;人际意义与语篇的建构[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新;略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兼谈作家审美理想的结构[J];红楼梦学刊;1998年01期
2 刘士聪,谷启楠;论《红楼梦》文化内容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7年01期
3 曾冬梅;;《红楼梦》翻译的合作情缘[J];云梦学刊;2008年03期
4 伊藤漱平;二十一世纪红学展望── 一个外国学者论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J];红楼梦学刊;1997年S1期
5 李锦霞;;借得山川秀 添来景物新——《红楼梦》最早俄译本初探[J];中国俄语教学;2007年01期
6 褚雅芸;;《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晓辰;;浅谈《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1年09期
8 郭豫适;文化遗产研究要端正思想和方法[J];红楼梦学刊;1998年02期
9 曹鑫;张映先;;《红楼梦》双关语的翻译及两种译本特色比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胡蓉;;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之“女性崇拜”情结[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巍;;版本差别与作者意图——《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英译本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吴士余;;重视人物关系的典型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李守运;阮传森;史彩娥;;曹雪芹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杨传鸣;;《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对比——汉英主语省略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王军;;谈《红楼梦》翻译中原作语言特色的保留[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路东平;;《红楼梦》中的詈语使用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黄粉保;;论《金瓶梅》转译本的“传真”与“失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德用;;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与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红楼梦》中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德用;;《红楼梦》中女性体态语的阶级性及其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星;;文学教育路正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歆耕;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N];文汇报;2010年
2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3 格非 早报记者 田波澜 整理;“时间不再,我们不再有耐心”[N];东方早报;2011年
4 刘勇 张弛;不读而还是经典的[N];文艺报;2010年
5 马瑞芳;经典需要趣话[N];文艺报;2010年
6 李进祥;作家有信仰 文学有力量[N];文艺报;2010年
7 许雯丽;六盘水文学院作家讲座系列《灵感与写作》[N];六盘水日报;2010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周晓婷;真正的经典不是用钱堆出来的[N];南方日报;2011年
9 王文革;文学理想:审美视野的突破[N];文艺报;2011年
10 通讯员 黄丽萍;晋宁画家作品拍出千万天价[N];昆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丽文;社会性别视野下《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伟;从比较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人物对话语言翻译[D];暨南大学;2003年
3 周福娟;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D];苏州大学;2006年
4 陈锐清;《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欧阳多根;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影响之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欧卫华;《红楼梦》之诗词文化内容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7 刘海玲;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叶常青;析评《红楼梦》中“笑道”的翻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海萍;从功能语法角度论霍克思译本中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翻译[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俊锋;《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策略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15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1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