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性反问标记“谁说”和“难道”
本文选题:反问标记 + 回声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摘要】:"谁说"和"难道"是现代汉语中稳定性很高的反问标记。它们有共同的来源特征,即由言说动词"说/道"引入评价对象,其语境具有话语交互性。作为回声评价,"谁说"和"难道"的评价方式差异制约着其标记反问的方式及语用效果的差异。"谁说"和"难道"的标记化历程体现出反问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回声评价的一般规律。
[Abstract]:" Who said " and " don ' t " are highly stable anti - question marks in modern Chinese . They have common source characteristics , that is , i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valuation object by the word " said / Tao " , the context of which has utterance interactivity . As the echo evaluation , " who said " and " don ' t " the difference of the way of evaluation restricts the way and the pragmatic effect difference . " Who said " and " don ' t " the marking process reflect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ti - question , relying on the general rule of echo evaluation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钦荣,赵运普;特指型反问句特有的表达式[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2 苏英霞;“难道”句都是反问句吗?[J];语文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钦荣;询问句特有的表达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高增霞;连动结构的隐喻层面[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4 李捷;;汉语反问句加强“施为用意”浅析[J];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5 徐李洁;英汉条件句:if与“如果”和“如果说”[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彭伶楠;;“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J];语言科学;2005年03期
7 方环海;刘继磊;;“完了”的虚化与性质[J];语言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杨翠;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褚福侠;元曲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姝;反问句的句法结构及语义、语用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杜宝莲;反问的否定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肖治野;“怎么”反问句的研究及其教学思考[D];暨南大学;2004年
4 于天昱;典型有标记反问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曲红艳;反诘语气副词的功能考察[D];延边大学;2004年
6 朱丽;揣测语气和揣测语气副词[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素英;聊斋俚曲中的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王菊平;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红欣;外国留学生疑问句系统习得顺序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永龙;近代汉语反诘副词“不成”的来源及虚化过程[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可乐;回声[J];飞.奇幻世界;2005年03期
2 梁上泉;;诗四首[J];诗刊;1981年12期
3 张庆涛;大海的回声[J];美术;1983年12期
4 闫鹰;寻找回声[J];消防月刊;1996年11期
5 安年斯基 ,荀红军;我爱[J];三月风;2002年09期
6 宁云;记忆的回声[J];中国校园文学;2004年05期
7 周艺文;夏小米;欧阳磊;;冒险小王子(十一)[J];世界儿童;2010年12期
8 刘蓓;倾听逝去时代遥远的回声——读《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J];文艺争鸣;2002年05期
9 赵政民;;《悠远的回声》自序[J];文史月刊;2007年02期
10 黄飞虎;;初恋的回声[J];文学港;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玲;尚士宣;;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宫内异常回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黄建国;褚丹;;乳腺病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进展[A];湖北省影像学乳腺癌早期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于夥;张明敏;;沉底和掩埋目标的回声实验研究[A];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建华;杜昕;张莉;王岳恒;尹洪宁;毛天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5 张晶;董宝玮;梁萍;于晓玲;苏莉;于德江;纪小龙;于国;;不同程度分化肝癌回声差异与相应组织学改变的定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刘学明;鲍晓峰;潘敏强;莫国强;;血管淋巴管瘤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7 刘学明;莫国强;鲍晓峰;潘敏强;;血管淋巴管瘤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于立江;张颖;;子宫肌腺症的彩超表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耿刚德;郝新亚;刘文帅;;小波变换在电火花爆炸声特征提取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范军;李建鲁;万琳;汤渭霖;;水下目标近场回声声图象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叶紫;天使回声基金资助30失聪患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记者 高志民;天使回声基金救助60余名失聪儿[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刘雪枫;时间的回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国际回声[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朱绍云;倾听“希望”的回声[N];云南日报;2005年
6 ;Zarlink芯片消除话音回声[N];中国电子报;2001年
7 记者 姜健;将承办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确保建议提案件件有回声[N];牡丹江日报;2009年
8 陈墨;林间的呼喊与回声[N];中国邮政报;2003年
9 思力;“磁回声”回放大脑三维思维模型[N];大众科技报;2001年
10 ;来自市场的回声[N];粮油市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云路;语音隐藏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陈宁;数字音频水印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熊莉;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家祥;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李士星;胆道闭锁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吕发勤;超声评价上腔静脉阻塞价值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朱霆;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与在体解剖病理结构的相关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于富军;犬急性闭塞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无复流区心肌声学造影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丽娟;福斯特《印度之行》中“回声”的解读[D];青岛大学;2010年
2 钱淑英;来自童年山谷的回声[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锐;数字音频水印技术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刘小红;“回声问”回了什么声?[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贾伟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血流壁切应力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6 廖锋;现代的审视与历史的回声[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春荣;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言语反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杰;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的建立与实施[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张新;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新;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2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