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汉语方言入声韵的元音尾化
本文选题:汉语方言 + 入声韵尾 ; 参考:《语文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元音尾化是指入声韵在演变过程中因塞音韵尾与主元音之间的协同发音而增生了一个元音,这个元音最后替代塞音韵尾成为古入声韵的韵尾。文章考察了汉语方言入声韵的元音尾化现象,整理出了元音尾化不同阶段的类型,并分析了元音尾化的产生动因。
[Abstract]:Vowel caudation refers to a vowel formed by the synergistic pronunciation between the rhyme tail and the main vowel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ntering rhyme, and the vowel finally replaces the syllable ending as the end of the ancient entering rhym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henomenon of vowel caudation in Chinese dialects, sorts out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vowel caudation,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vowel caud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方言入声韵尾边音化鼻音化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056)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编号:02303319-0117)的资助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祥友;;湘南土话中t、th特殊音读的来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2 王艳华;;《韵表》浊上变去情况研究——词汇扩散理论的又一力证[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3 李蓝;大方话中的“倒”和“起”[J];毕节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4 夏中易;;论入声韵音节声调的演变——《入声论》之十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兰玉英;;成都客家方言词汇与文化简论[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李永新;;方言接触中的调值问题——以湘南双方言为例[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7 杨慧君;;衡山前山方言中古入声的演变[J];武陵学刊;2011年06期
8 郑人萍;陶灵;;石城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特征比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9 李斌;;现代英国英语音系的多维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钱毅;;宋代江浙诗韵的上、去声[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倩;曹文;;日本学生汉语单字调的阳平与上声[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包桂兰;基于EPG的蒙古语标准音协同发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高杰;藏语安多话音色转换技术研究及其实现[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仝欣;中古阳声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演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瑜;赣剧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詹纯;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程璇;枣庄方言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蕾;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周莹萍;潜江方言词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杨璐;北京话双音节词重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胡红彦;蒙古语标准音清擦音实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申莹莹;衡阳方言副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森;高安(老屋周家)方言的语音系统[J];方言;1981年02期
2 黄典诚;闽语的特征[J];方言;1984年03期
3 张振兴;闽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5年03期
4 颜森;;江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5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年04期
6 罗杰瑞 ,张惠英;邵武方言的归属[J];方言;1987年02期
7 冯爱珍;福建省顺昌县境内方言的分布[J];方言;1987年03期
8 平田昌司;闽北方言“第九调”的性质[J];方言;1988年01期
9 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J];方言;1988年04期
10 谢留文;重读《临川音系》[J];方言;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凌;;试论汉语方言入声的两种处理模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周磊;;从非音节性词尾看入声韵尾[?]的脱落[J];中国语文;2003年05期
3 陈鹏飞;石锋;;豫北晋语语音演变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4 吴波;;江淮方言的边音韵尾[J];语言研究;2007年01期
5 赵日新;;汉语方言中的[i]>[■][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6 陈鑫海;;《蒙古字韵》入声的性质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7 栗华益;;江西余干方言的入声韵尾[J];方言;2011年01期
8 罗自群;;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9 甘春妍;;博罗畲语20年音变[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1期
10 刘自齐;;湖西方言本字考(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芳;;评《闽南方言大词典》[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新婷;;乌鲁木齐回民汉语的轻声[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郑玉玲;鲍怀翘;;论普通话/-N1C2/的协同发音[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李英浩;孔江平;;普通话双音节V1#C2V2音节间的逆向协同发音[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9 李英浩;孔江平;;普通话双音节V1#C2V2音节间的逆向协同发音[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10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林华东;闽南方言的流播与闽台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10年
3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5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6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7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称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9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李方清;女书就是妇女使用的文字[N];湖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立林;东莞粤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姜恩枝;西洋传教士资料所见近代上海方言的语音演变[D];复旦大学;2011年
4 龙海燕;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蒋军凤;湘乡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占升平;镇宁布依语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珂;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琳珊;南昌方言阳声韵尾与入声韵尾演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龙国莲;邵阳方言声母历史层次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5 叶晓锋;温州方言语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含茹;苍南蛮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杨美满;厦门(同安)、沅陵(乡话)、温州、双峰(荷叶)四种方言的语音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越川;都江堰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覃俊s,
本文编号:1834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