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生态视域下的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解读
本文选题:生态女性主义翻译 + 翻译生态学 ; 参考:《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二十世纪后半叶,翻译研究领域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人们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不同文字间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信息之间的传递。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翻译研究得以借鉴女性主义思想,扩大其研究领域,重新审视翻译活动的诸多问题。而生态女性主义的崛起,使得翻译研究在关系论、整体论和多元性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理论话语。 翻译生态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翻译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翻译生态学理论能够指导译界人士自主调节其生理和心理环境,改善翻译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从而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翻译氛围,逐步实现翻译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翻译的多维效益。 生态女性主义翻译是女性主义翻译与生态学的结合,而翻译生态学是翻译与生态学的结合,二者有很大的相通性,从翻译生态学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不仅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也可以从更高的视角去研究这一论题的成果与不足,促进翻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形成翻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 great breakthrough was achieved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t is believed that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exts, but also a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cultural tur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enables translation studies to draw lessons from feminist ideas, expand their research fields, and re-examine many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However, the rise of ecological feminism makes translation studies construct new theoretical discourse on the basis of relation theory, holism and pluralism.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ecology is a new fiel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ecology can guide translators to regulate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pendently. By improv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normative environment of translation, we can adap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ranslation, strive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ranslatio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ep by step, and further bring into play the multidimensional benefits of translation. Eco-feminist transla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and ecology, while translation ecology is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ecology. We can not only promot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but also study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thesis from a higher angle of view, promote the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form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2 刘德标 译;ICC Rules for Documentary Instruments Dispute Resolution Expertise[N];国际商报;2003年
3 陕西 万重;轻松实现界面无闪烁多语言切换[N];电脑报;2001年
4 淄博水利技工学校 李继芳 山东工业大学物流工程技术中心 王莹;机械装配图的逐级爆炸效果[N];计算机世界;2000年
5 ;飞猪网事[N];电脑报;2004年
6 ;TM+MT是一种出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贾志勇;巧用Clear结束进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大买家(7)[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David;在线英语词典看过来[N];电脑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志英 整理 吴瑾君(上海市版权局);从京、沪版权贸易变化看中国出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Xu Luoma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9年
8 韩庆果;整合文本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何家宁;中国英语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使用词典的实证研究:大学汉英学习词典模式的构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CHEN S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2 朱运枚;操纵理论和儿童文学中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芝红;文体意识培养与翻译能力提高的教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4 张戌敏;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素问》翻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华裕涛;意识形态对英译《水浒传》的操纵[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王志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顾晓禹;基于“三美”理论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歌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戴丽萍;[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Li Ji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10 王丹;《英雄》的归化:中文电影字幕英译的文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41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4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