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据性”看证据的符号性质
本文选题:证据符号学 + 真实关联度 ;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本文所提出符号学的证据观,认为证据学的研究任务不是证据背后的事实本身,而是考察证据的符号性问题,即证据与事实之间复杂的不对应关系。通过对语言学"言据性"研究成果的分析,肯定了该研究对证据符号学的理论价值。借助于阐发"言据性"所体现的证据符号学内涵,本文进一步指出:证据仅仅是一种真实关联度,即:证据不是事实,而是形成事实的符号化方式和逼进事实的过程。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research task of evidential science is not the fact itself, but the symbolic problem of evidence, that is, the complex uncorrespondence between evidence and facts.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research on evidential semiotics is confirm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With the help of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notations of evidence semiotics, this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evidence is only a kind of true correlation degree, that is, evidence is not a fact, but a symbolic way of forming facts and the process of pressing into facts.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房红梅;马玉蕾;;言据性·主观性·主观化[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2 孟华;;符号学的三重证据法及其在证据法学中的应用[J];证据科学;2008年01期
3 胡壮麟;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伟;;听/读者视角下的言据性语义范畴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年11期
2 陈征;俞东明;;论辩语篇中的言据性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05期
3 王淑雯;;中美硕士学位论文的言据性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02期
4 杜惠芳;刘建鹏;;从概念元功能的角度释解《生死疲劳》作者的体验及体验重塑——以语料库介入的方式释解小说语料的意义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11期
5 郭亚东;;网络新闻的言据性——以“马航370失联事件”相关报道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5年02期
6 俞碧芳;;跨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言据性及其人际意义[J];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04期
7 水无砥;纪永娟;;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言据性对比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8 徐f ;龚晶;;二语学术写作言据性资源使用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李寒冰;;言据的识别和可信性的判断依据——以Yahoo!Answers为例[J];语言学研究;2014年01期
10 乐耀;;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的性质和概貌[J];语文研究;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舒宪;;第四重证据:比较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以猫头鹰象征的跨文化解读为例[J];文学评论;2006年05期
2 扬·阿斯曼,王霄兵;有文字的和无文字的社会——对记忆的记录及其发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徐葆耕;被殖民者的谵妄和绝望[J];读书;2004年05期
4 胡壮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现代外语;2003年01期
5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老师;;行为证据学入门白话讲座[J];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B辑);2009年05期
2 ;行为证据学入门白话讲座[J];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B辑);2009年06期
3 韩宝;黄通利;;问渠哪得清如许——裴苍龄先生访谈记[J];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行为证据学入门白话讲座[J];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B辑 );2008年09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秋香;;构建完善电子数据证据技术体系的构想[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伟;赵学英;;数字化证据获取技术分析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符庆丹;;从证据学角度看病案保管工作[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翔;我国证据学面临大发展[N];法制日报;2000年
2 严华;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学术研讨会[N];人民法院报;2000年
3 何家弘;我与证据学的缘分[N];法制日报;2012年
4 记者 尹铮 李和仁;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研讨会[N];检察日报;2000年
5 牛长涛 陈书恒;靠扎实证据提升办案质量[N];检察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郭士辉;《证据规定》运行八年得与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张明福;一起离婚案的启示[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8 汪建成 谢安平;思辨为本 濯旧出新[N];检察日报;2001年
9 张国明 刘勇;自认的属性与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李秀娟;廉洁测试的证据学运用[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区雅章;“徐辉强奸杀人案”的证据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2 钟超学;建立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宏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婧;证据犯罪的司法认定[D];烟台大学;2013年
5 王婧;证据犯罪及其体系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1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