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气范畴标记的句法地位

发布时间:2018-05-07 14:27

  本文选题:语气范畴 + 语气词 ; 参考:《现代外语》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从句法角度对汉语语气范畴标记的句法地位、句法分布和生成限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语气范畴标记尽管存在句法分布差异,但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和句法生成位置,同一类型的语气词在同一句法位置进入句法结构,但不同类型的语气词在不同的句法位置进入句法结构;语气词具有标示句类的功能,因而位于C位置;陈述句是其他句类生成的基础,因此,疑问、祈使和感叹语气词可与陈述语气词同现并置于其后;然而,在内嵌小句中,疑问、祈使和感叹语气词均不能出现。语气词在句法层级中的位置存在等级差异,在句子结构中呈线性排列。本文的结论得到了跨语言的证明。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ntactic status, syntactic distribution and generation restriction of Chinese mood category markers from the syntactic point of view. It is found that mood category markers have the same syntactic functions and syntactic generating positions, although they have different syntactic distributions. Mood words of the same type enter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in the same syntactic position, but different modal words enter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in different syntactic positions. The declarative sentence is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other sentence categories, therefore, the interrogative, imperative and interjective modal words can co-occur with and be placed behind the declarative modal words; however, in the inline clause, the interrogative, imperative and interjective modal words cannot appear. There are hierarchical differences in the positions of mood words at syntactic level, and they are linearly arranged in sentence structur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proved to be cross-lingual.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建华;石定栩;;完句条件与指称特征的允准[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2 邓思颖;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3 邓思颖;;从生成语法学观点看“小句中枢说”[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4 李梅,赵婵;话题之功能短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5 徐杰;;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J];汉语学报;2005年03期

6 徐杰;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熊仲儒;;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傅惠钧;《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文新;宋柔;;信息检索查询语句的表述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阚道宏;吴文虎;;句法知识在语音输入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玉华;《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4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5 宋洪民;李贤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会娟;连谓结构中动词的数量及其排列顺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Zheng Yanme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8 唐春英;英汉歧义现象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曾小红;论“V上/下”[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思颖;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2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3 邢福义;小句中枢说的方言实证[J];方言;2000年04期

4 邢福义;说“句管控”[J];方言;2001年02期

5 邓思颖;;从生成语法学观点看“小句中枢说”[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6 徐杰;;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J];汉语学报;2005年03期

7 邓思颖;;粤语框式虚词结构的句法分析[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8 徐杰;;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3期

9 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10 刘丹青;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J];民族语文;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新雨;语气副词在词类系统中的归属[J];殷都学刊;2003年02期

2 盛银花;;语气词“U&”及其类型学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孙苹;;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4 孙苹;;《雷雨》句中语气词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6期

5 苏丽红;;玉林话的语气词[J];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6 方有国;;《荀子》“而为”辨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7 徐红梅;;安徽涡阳话中常见的语气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3期

9 林春雨;;汕头话的常见语气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于丽丽;;从《论语》看上古汉语中语气词“也”和“矣”的使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彦;;语气词重读问题探讨[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3 张文贞;;枣庄方言语气词“来”的语法化阐释[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杨红华;;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其声学表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江立中;;从《风》到《骚》说“兮”字[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传田章;;关于语气词——什么是“语气”[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7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琳;;泰兴话疑问句语气词及其修辞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谁懂“孩纸,你肿么了?”[N];文汇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红艳;网络泛滥“蜜糖体” 甜到腻人[N];北京日报;2010年

4 吴m#麓;中国方言:离去前的挽留[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靳晓燕;2009年中国语言文字“大盘点”[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隽波 实习生 陈森森;汉字最近有点烦[N];山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孙汝建;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4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邓永红;桂阳土话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海英;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宋加群;安徽怀远方言的语气词“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彬安;枫泾方言语气词“嘎”的用法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锐;美英学生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习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8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国欢;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啊”、“吧”、“呢”、“吗”习得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黄荣;日韩留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7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7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7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