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与教师语文素养的提升
本文选题:诗 + 教师教育 ; 参考:《教育评论》2013年05期
【摘要】:为了实现教师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尝试将诗引入教师的生活。首先,用诗提升教师的人格素养。诗可以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升教师的情感力量,使教师变得聪慧。同时,还赋予教师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其次,用诗内化教师的思维。诗可以唤醒教师的创新潜能,促进教师思维模式的变革,建构诗意的课堂。再次,用诗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诗可以锤炼、活化教师的语言,给教师的语言注入神韵。因而,引导教师汲取诗中的一些元素是一条焕发生命活力,唤醒个性潜能的有效途径。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ers' Chinese literacy, the author tries to introduce poetry into teachers' life. First of all, using poetry to enhance the personality of teachers. Poetry can enrich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eachers, enhance their emotional strength and make teachers intellig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gives teachers a sacred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Secondly, use poetry to internalize the teacher's thinking. Poetry can awaken the creative potential of teacher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thinking mode, and construct poetic classroom. Thirdly, using poetry to improve teachers' language literacy. Poetry can temper, activate the teacher's language and inject charm into the teacher's language. Therefore, guiding teachers to absorb some elements of poetr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tivate life and awaken personality potential.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201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新课程语境下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2011GJY009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2011-JKGHAB-0032
【分类号】:H1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远斌;;“诗”字本义为祭歌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俞晓红;吴卉;;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中《论语》教学的内容与价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于海波,沈玲;诗词曲中的词义变异[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李义活;庾信诗之用韵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5 胡向华;汉字与艾兹拉·庞德的立文之道——表意文字法[J];国外文学;2003年01期
6 陈发喜;汉字与诗之比较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郑美芝;;第二语言教师教育——如何做一名好教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8 于兰;外语师资培养与反思性教学[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曹阳;;外语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发展计划浅谈[J];老区建设;2009年18期
10 黄萍萍;;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结构及素养初探[J];语文学刊;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娜;;英汉民族审美心理差异及其语言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胡卫平;曹玮玮;;从英汉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合作原则”的跨文化相对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毛新耕;;英汉“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与个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玲;;语言运用中的思维方式与语义扩展[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陈莹莹;;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英、汉句法关系的标记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慧君;;“意合”与“形合”——比较汉英民族思维方式[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光烈;;走向“复杂”的研究和写作[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贝新祯;;汉字符号与隐喻思维[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杨霞林;刘受之;;交际语言与逻辑[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焕英;歌词翻译咋成了注解?[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彭雅惠 严林;汉语热带给世界机会与和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于毅;埃及掀起汉语热[N];光明日报;2007年
4 谢迪南;为恢复汉语的优雅而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6 刘悠扬;简化字远比“洪水猛兽”复杂[N];深圳商报;2010年
7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丁崇明;别关上文明与智慧的大门[N];人民日报;2011年
9 孙正龙;网络时代不必排斥“网语”[N];甘肃日报;2006年
10 ;汉语热凸显中国经济文化辐射力[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3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D];河南大学;2007年
4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6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娟;汉语颜色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宝石;手语象似性对范畴结构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3 苏安梅;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女学生区别对待的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焕如;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重的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婷婷;孝文化词语与汉民族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李玲;美国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尹淑贤;古汉语中月亮别称词及其文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王敏;中美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张靖华;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丁子牙;藏汉思维方式与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8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