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表征的对话性研究
本文选题:隐喻 + 隐喻表征 ; 参考:《外语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广泛存在于各类语篇中的隐喻表征并不总是客观地反映现实。它控制被表征信息的数量和种类,折射出语篇生产者观察事物不同的视角以及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反映了他们之间问和答以及同意或反对的关系。隐喻表征的这种对话性在微观言语活动和跨越时空的互动言语中都有所体现。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隐喻表征起到建立某种社会关系,维护或挑战某种权利关系的功能;而不同主体在不同场合对同一隐喻表征的肯定或否定、扩展或细化,构成了跨越时空的辩论语篇,间接表达了对同一个重大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因此研究隐喻表征的对话性成为阐释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的途径之一。
[Abstract]: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s widely found in various discourses do not always reflect reality objectively. It controls the quantity and type of information to be represented and reflects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views of discourse producers, which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question and answer, as well as in their consent or opposition. The dialogism of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is reflected in both micro speech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ve speech across time and space. In face to face verbal communication,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has the function of establishing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 maintaining or challenging a certain right relationship, while different subjects affirm, deny, expand or refine the same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It forms a discourse of debate across time and space and indirectly expresses different views and attitudes on the same major issu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is one of the ways to explain the ideology behind the discourse.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
【基金】:2012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形象话语构建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TJWY12-030) 天津外国语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曙光;;语篇对话性与英语书面新闻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2 张辉;江龙;;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3 田海龙;政治语言研究:评述与思考[J];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4 洪艳青,张辉;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宝珠;;新修辞学视角下的隐喻批评性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欣;;心里风格与语言研究——小说《阿甘正传》主人公的心理风格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林秀明;;时政类网络流行语的修辞学分析[J];东南传播;2010年12期
4 林秀明;;时政类网络流行语的修辞学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林宝珠;;从认知视角解构政治演讲中隐喻的意识形态操控[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4期
6 甘莅豪;;媒介话语分析的认知途径:中美报道南海问题的隐喻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1年08期
7 王丹宇;;新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意识形态构建——基于奥巴马和穆沙拉夫竞选报道的对比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郜丽娜;;框架理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工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高原;;谈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中的两个问题[J];英语研究;2006年01期
10 朱洪涛;;话语分析的认知方法探析[J];英语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君;评价理论视角下影评的态度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施光;法庭审判话语的批评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郭林;主观写意与客观写实:中美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萍;英语政治演讲的评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孟斌;考研培训班招生手册的批评话语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洁;奥运背后的不同声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娜;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5 单君;经济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魏云;政治语言中的隐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盖晓杭;从《绝望主妇》中的隐喻性话语探讨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窘境[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国磊;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隐喻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珍卉;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梁月婷;评价理论视角下的奥巴马胜选演讲[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海;论政治学的学科特征[J];政治学研究;2000年03期
2 廖益清;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Fairclough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2期
3 董宏乐,顾萍;英语中掩饰动因的手段[J];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4 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5 田海龙;语用学与语篇研究的互动关系[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6 熊沐清;话语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构想[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洪艳青,张辉;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8 李曙光;;新闻语篇对话性初探——情态语言资源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9 牛强,陈林华;语境新探─试论语言语境的解释和制约功能[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杜金榜;从目前的研究看法律语言学学科体系的构建[J];现代外语;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杨静;;总统竞选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分析[J];海外英语;2011年04期
2 尚智慧;;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及其对意识形态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3 李曙光;;巴赫金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翟婷婷;;巴赫金交往思想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李金凤;;也谈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黄永健;;艺术精神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7 武新军;;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梅琼林;屈赋的对话性功能及其潜在文化背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鲍越;众声喧哗的世界——《红楼梦》小说对话性初探[J];浙江学刊;1999年05期
10 吴巍巍;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对话性与内结构[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承忠;阳纯希;;国外游憩政策初探[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蒋小波;;语言·族群·意识形态[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孔德昭;;论意识形态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顾颖;;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市场机制与意识形态——激励制度的结构架设与功能整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江平;;思想解放与“两个解放”[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綦玉帅;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刘燕明编写;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本质[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郑钰;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00年
4 宋焘;怪片新一代[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周轶君;女人弹:震波难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达巍;新“双层记”[N];东方早报;2005年
7 早报记者 黄力颖 杨小舟;安倍率最大商务团出访东南亚[N];东方早报;2007年
8 李零;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陶军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10 李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批评与创作非对称性的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8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杨静;美国总统竞选新闻语篇中转述引语的对话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创峰;历史没有终结[D];河南大学;2003年
3 罗良清;寓言·语言·意识形态[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永欣;穿透意识形态幻象[D];湘潭大学;2004年
5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6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谭志成;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经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韩国华;美国报纸上中国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雯;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2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6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