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译论中的“神韵”说述评

发布时间:2018-05-10 19:39

  本文选题:神韵说 + “神似”倾向 ; 参考:《上海翻译》2011年02期


【摘要】:"神韵"是中国古典文论话语,体现了中国文艺审美精神,用之于翻译研究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在翻译中怎样解读和表现,仍然存在很多分歧,甚至有一些偏激的认识。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的"神韵"主张和观点进行梳理、提挈,并加之评述。
[Abstract]:Verve is the discours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spiri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in how to interpret and express in translation, and even some extreme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combs the propositions and viewpoints of "verve"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raises and comments on it.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迎春;文学翻译意境问题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2 张卫中;“五四”语言转型与文学的变革[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3 曾文雄;;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J];社会科学家;2006年03期

4 朱志瑜;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神化说”(前期)[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锋;朱光潜对维柯与中国传统诗论的比较及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赵秀明;张文斌;;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重新审视严译名著《社会通诠》[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谭莲香;炉火纯青 形神兼似——《匆匆》张培基英译本赏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兴娟;谈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兴”[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赵应吉;新世纪中国翻译工作者的素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少娣;;翻译“求同”更需“存异”——从语言发展和读者包容性的视角看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月如,聂法良;浅谈“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2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黄轶;苏曼殊文学论[D];山东大学;2005年

7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庆宝;拜伦在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幼林;翻译中的语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俞建青;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02年

3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问题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丽;俄汉翻译句法层求似规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付丽;鲁迅、林语堂翻译思想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梁颂宇;时代的变迁与译文文本的发展——《李尔王》不同译本比较的探讨[D];广西大学;2002年

7 贾青青;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谊;论中国翻译小说(1898-1919)与翻译准则的相互影响[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刘世平;论翻译标准“信”[D];重庆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燕;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翻译的文化改写[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正栓;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3 陈宏薇;从“奈达现象”看中国翻译研究走向成熟[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浏;;以王士祯“神韵说”品读王维《竹里馆》[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2 柳晓枫;;王士y浬裨纤凳雎訹J];文学教育(上);2010年06期

3 刘浏;;诗之美·诗之境·诗之作——王士祯“神韵说”要略[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4 刘浏;;诗之美·诗之境·诗之作——论王士祯“神韵说”的三个层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2期

5 褚立娟;;中西方象征诗论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6 张振亭;;朝鲜北学派文人对王士y洝吧裨纤怠钡闹魈寮湫耘繹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赵理直;;诗禅三昧 自然清远——浅析王士祯“神韵说”的审美理想[J];学理论;2010年24期

8 金景芝;卢萌;;“神韵说”的渊源[J];集宁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9 蒋寅;;王渔洋“神韵”概念溯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万祥;顾晶晶;;论王士祯的神韵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惠国;;论晚清词坛“常”、“浙”两派的共存与交融[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殷春梅;;清盛期四大诗论家对李白诗的品评[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小舒;;神韵诗学世纪沉浮录[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薄克礼;肇畛文誉 今动骚坛[N];光明日报;2008年

2 刘东方;新诗的“门槛”在哪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张力夫;清代三家诗说简析[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文敬 通讯员 高延胜 苏士成 王守堂;桓台政协力推“鲁中文化城”建设[N];联合日报;2007年

5 胡马;杜甫与王维:中国传统诗学的两个体系[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杨义;钱钟书与中国现代学术[N];文汇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闫瑞卿;管窥中西文化的会通[D];西北大学;2010年

2 骆凡;薛蕙诗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丁修振;王渔洋神韵说的生命意蕴[D];山东大学;2007年

4 金景芝;论《带经堂诗话》之神韵说[D];河北大学;2007年

5 崔艺花;东西方象征诗论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0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0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e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