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胜-败”义语义场的历时演变

发布时间:2018-05-11 03:12

  本文选题:“胜-败” + 反义关系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表示战胜了对方即"胜"和被对方打败了即"败"的意义,上古汉语形成一个反义语义场,战胜了对方之义主要用"克"、"捷"、"胜"、"败0"等词,被对方打败了之义主要用"负"、"败"、"败绩"、"北"等词;发展到中古汉语,先后增加了"输"和"赢"等;发展到近代汉语,又先后增加了"失败"和"胜利"等。
[Abstract]:The meaning of defeating each other's "victory" and being defeated is "defeat". Ancient Chinese forms an antisense semantic field, defeating the other's meaning mainly using "gram", "Czech", "victory" and "defeat 0". The meaning of the opponent's defeat is the words of "negative", "defeat", "defeat", "North", and the development to Middle Chinese, and the development to "lose" and "win". Modern Chinese has successively added "failure" and "victor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解海江,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J];古汉语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杨建忠;东汉佛经中的反义聚合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动物词位派生义项的系统对比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云龙,王玉兰;词义演变原因刍探[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7 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刘桂芳;杨晓敏;;对义素分析及其困惑的几点言说[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9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10 徐正考;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荣光启;;句法转换:从古典诗到白话诗[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赵爱武;;《诗经》“有+S”式考辨[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傅海燕;《黄帝内经》首见医学词汇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8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醒世姻缘传》中的趋向动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齐霄鹏;《汉语大词典》收录《论衡》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宋洪民;李贤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峻嵘;《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学;2001年

7 戴红亮;“女”部字语义与文化内涵透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章文静;江淮方言、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标准发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懋燕;;简评《汉语反义词词典》[J];辞书研究;1987年05期

2 钱益军,占勇;反义词的反义关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李占平;;《庄子》反义词显示格式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谭达人;;略论反义相成词[J];语文研究;1989年01期

5 谢文庆;;现代汉语反义词的不均衡性[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3期

6 聂焱;;反义类聚与同义手段[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汪梅枝;;论反义关系存在的语言单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8 ;问题征答答案选登(1984年第1期)[J];汉语学习;1984年03期

9 刘世余;;《说文·示部》语义关系研究示例[J];语文学刊;2006年13期

10 杜翔;;略论别义关系与别义词[J];辞书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美娟;;矛盾修辞法的语言学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倩;;单音节反义语素与相同语素组合后的词义变化及变化因素[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占平;《庄子》单音节实词反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王冰;北朝汉语复音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唐德正;《晏子春秋》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郑Y靛,

本文编号:1872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2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