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和“称之为”
本文选题:现代汉语 + 动词短语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摘要】:正"称为"和"称之为"是汉语中常用的动词短语。《现代汉语八百词》"称"条:"称呼;名叫。可带‘过’。必带宾语。"又分为三种情况:a.带名词宾语时,"称"一般不单用,前面常有副词性
[Abstract]:Positive "call" and "say" are common verb phrases in Chinese. You can take it with you. You must bring an object. " There are three cases: a. With a noun object, "said" is usually not only used, but often preceded by adverbs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敏;;《桃花扇》中“得”字析——《桃花扇》中“得、的、之”探微之一[J];四川戏剧;2008年01期
2 房玉清;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现代汉语的动态范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3期
3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4 樊洪武;业余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注释异议[J];成人教育;1984年01期
5 蒋静;;流行的新副词“N、贼、特、忒、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8期
6 储泽祥;;VV粘结同向带宾现象之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7 高璇;;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8 王森;王蕊;;现代汉语的一种AABB式[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9 唐苑;;病句错在哪里[J];思维与智慧;1987年04期
10 陈璐;;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邢红兵;;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能力调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明海;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状元槽序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5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刘醒龙;汉语的遗憾与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典与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王东;人教社驶出“新品旗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张念;明清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迟兰英;构建现代汉语强化教学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10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晓庆;现代汉语单音节制作义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宋晓红;现代汉语形宾结构多维探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富;现代汉语中“X的X”结构的对举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雯婷;现代汉语“V以”研究及其个案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全;现代汉语新兴“被+X”结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修钰;现代汉语“给X以Y”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波;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V+给”结构中“V”的新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8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