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的新趋势——全国第二届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文选题:认知语言学 + 二语习得研究 ; 参考:《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摘要】:正2010年10月15日至17日,全国第二届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2010年常务理事会在广州大学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和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研讨会由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肖坤学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广州大学校长庾建设教授致欢迎辞。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束定芳教授致开幕辞。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国内232名专家学者,其中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人。大会共收到论文116篇。探讨主题涉及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及认
[Abstract]:From October 15 to 17, 2010, the second National Symposium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standing Council of China Institut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ere held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in 2010. The seminar is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China Cognitive Linguistics Society and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zhou University. The seminar was moderated by Professor Xiao Kunxue, Dean of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zhou University.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Professor Yu Construction, Presid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delivered a welcoming speech. Professor Shu Dingfang, Chairman of Chine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 and Ph. D. Tutor of Shanghai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delivered the opening speech. The seminar attracted 232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20 executive directors of the China Cognitive Linguistics Society. The conference received 116 papers. On the topic of Cognitive study of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君;;自然语言元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陈丹;苏档;;浅论范畴化及其认知模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陈凡凡;;三语环境中的语言迁移——香港学童普通话、英语双宾句的二语习得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1期
4 王纯磊;;语言模因介入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郑开春;刘正光;;体验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形式化模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冷慧;董广才;李亚男;;认知语篇分析的文化语言学视角[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陈正金;;从认知角度看隐喻与中学英语教学[J];知识经济;2010年01期
8 徐福坤;;“李宇春代言事件”的语言学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8期
9 陈艳;;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牛”的隐喻[J];文教资料;2010年03期
10 陈劲松;;试论语言的“相似性”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作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郑新夷;;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邸彪;贾春华;;从认知语言学看《伤寒论》句法中的顺序象似性[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5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彩霞;;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齐迪;;习语的认知解读与习语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继芬;吴念阳;;2-5岁儿童空间词“高/低”的语义认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沈家煊 傅小兰 蔡曙山;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6年
5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王晓晖 王 晶;语言学研究的一朵奇葩[N];科学时报;2004年
7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王渐进;人体不是一台机器[N];发展导报;2002年
10 王均;紧密联系中国语言实际的语言理论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芳涛;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明树;“主观化对等”对原语文本理解和翻译的制约[D];西南大学;2010年
3 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D];西南大学;2010年
4 海银花;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名词语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金菊花;朝鲜后期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静;从学习者个体差异看人格特质、语言学习策略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娇;范畴化理论视角下汉英词汇范畴翻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颖;宣城方言结构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刘红;中日两语“左、右”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暴学奇;基于认知语言学之汉英类义联想词典理论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0年
5 李雪;对个体量词「P」、「~つ」和“个”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刘梦渝;注释和任务投入量对英文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7 尹国嘉;从心理认知角度探究大学阶段二语词汇隐喻式教学法[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楠;2008中国奥运会记者访谈的动态交际语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楠楠;等级幽默中的概念转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林一佳;现代汉语“V都V了”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4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0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