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X门”构式的语义信息及认知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18 04:17

  本文选题:“X门” + 构式 ; 参考:《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随着"X门"族词在汉语中的广泛应用,"X门"已然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构式。从结构上来说,"X门"构式是由变项"X"与固定项"门"所组成的构式习语;从语义信息来说,"X门"构式表示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有贬义修辞色彩。"X门"构式的认知形成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点转喻事件、词缀构式的结构压制以及词汇语义与文化因素的制约与压制。
[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X door" in Chinese, "X door" has become a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Structurally, the "X gate" construction is an idiom composed of the variable "X" and the fixed term "gate", and from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point of view, the "X gate" construction represents a sensational event. The cognitiv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X door" structure has three aspects: place metonymy event, affix construction structure suppression, and the restriction and suppression of lexical semantic and cultural factors.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H1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夏学胜;郦国兴;;《吉檀迦利》的赏析及有关译作评价思考——从泰戈尔到谢冰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智初,张志毅;含山方言屈折遗迹[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金科芳;;符号学视角下的英语词条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妮;;从典型理论看词典中文体意义的标注方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峥嵘;《左传》索取、给予、接受义类词汇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建勇;中古汉译佛经反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吴欣;高诱《吕氏春秋注》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玲;新时期以来的新词语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黎宇珍;英汉学习词典的义项排列改进方案[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宋文钦;义素分析法与中学语文词汇教学的同义词辨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新萍;外语词汇迁移及其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秦立东;基于俄汉熟语语料库的俄语熟语模式化及自动识别[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陈胜;普通名词的词义框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金硕;反义复合词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义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树芹;《韩非子》反义形容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关慧颖;俄语语句同义转换的功能语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渝;身体名词临时借用为名量词情况的多视角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丙甫;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2 高燕;“吧”的词化过程[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3 童盛强,孙晓雯;"吧"的语义发展轨迹及语法性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张谊生;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王望妮;;“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6 刘大为;;“样板戏”的修辞解构——评祝克懿的《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兼论修辞解构的方法[J];修辞学习;2006年01期

7 范玲;从“吧”谈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尹青梅;文化预设的认知透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张谊生;当代新词“零X”词族探微——兼论当代汉语构词方式演化的动因[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1期

10 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昊;;构式语法理论与现代汉语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竹;;从构式看“被+VI/AP”结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付慧琳;戴卫平;;构式语法的特色与局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昕;王维波;;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江娣;;“去××化”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邓媛媛;;“X无可X”构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寅;;框盒图:构式语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9 曾萍萍;毛继光;;“越X越Y”构式解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仇旭;;副名结构:语言中的新构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禀诚;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3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朱小静;基于EC模型的汉语“比X_2还X_2”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7 刘领;基于MIM模型的现代汉语V给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陆燕萍;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动结式习得偏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芸;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淼;构式的形成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4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04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