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本体途径
本文选题:悟性思维 + 理性思维 ; 参考:《中国外语》2013年02期
【摘要】:尽管现代语言学研究多姿多彩,但以思维方式为基点的本体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正是从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不同特性出发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中具有类型学意义的结构形式,即话题优先与主语优先句式、"意念被动"与被动语态、语气词副词与虚拟语气等。例证的分析和论证为这两种语言结构的根本差异提供本体解释并支持如下论点: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形式构成对立统一关系。
[Abstract]:Although modern linguistic studies are colorful, ontological studies based on the mode of thinking are rar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ypological structural f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avvy thinking and rational thinking, that is, topic first and subject-first sentence, "thinking passively" and "passive voice". Mood adverbs and subjunctive mood. The analysis and argumentation of examples provide an ontolog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 structures and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the mode of thinking forms a unity of opposites with the form of languag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2 李曙华;;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侯才;论悟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J];哲学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宣恒大;;论汉语的具象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俞珏;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文化传播及其原则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安敬涛;“目的论”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关龙;;先秦自然国学的集大成者——《尔雅》[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张世英;现实·真实·虚拟[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3 王树人;;中国的“象思维”及其原创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1期
4 李曙华;中华科学的基本模型与体系[J];哲学研究;2002年03期
5 李曙华;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超循环理论及其哲学启示[J];哲学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珏;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雷震;;试论现代汉语复合比喻的范围[J];唐都学刊;2006年03期
3 赵颖;;翻译“暴力”的导火索——论概念思维对文学翻译的危害[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劳宁;;《东南亚语言与太平洋语言的比较研究》[J];当代语言学;1966年01期
5 李庚钧;词和词组的顺序、层次、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6 康u&;;谈谈“合叙分解”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7 姚亚平;中国语言学语言观念的新突破——论语言真理观与语言价值观的对立统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8 李玉宝;汉语中“不…不…”的几种构成形式及语义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胡学云;语感的概念和语感形成的规律[J];外语教学;1992年02期
10 黄嵘;;河州花儿[J];中国民族;199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成志;;词语的语义相似度计算及其应用研究[A];NCIRCS2004第一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谢英;;也说比喻的结构[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贾成祥;;论诠释中医文献语言的途径与方法(之一)[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强;;语言结构的轭式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治安;蒋宇红;;英汉小句中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余超;蔡东风;张桂平;;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中相关技术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熹明;;借代辞格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郭晨春;;汉语中的对称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向;“世界语言结构图集”问世[N];人民日报;2005年
2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3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珍爱中华语言资源[N];文汇报;2008年
4 朝克;民族语言和民族口头传承文学抢救保护工程的重要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欧阳骏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徐维彬 杨晨光;大学语文重回必修课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维彬邋杨晨光;“语文”重回大学必修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 庞朴;梳理线索,解开“无”“玄”之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王尚文;对话的必要与可能[N];文艺报;2007年
10 方礼豪;潮语中的比喻语[N];潮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2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3 赵明鸣;12-13世纪中亚《古兰经注释》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建伟;英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之认知构式角度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6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比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苏畅;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9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刘艳平;《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利兰;儿童比喻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牛莹;论口译的语言顺应与语境顺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秦艳;从顺应论角度看企业年度报告中董事长致辞[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4 马川英;汉语仿拟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胡华林;夸张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王练英;《家有儿女》第一部中的幽默的顺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丽媛;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秀媛;语言接触所引发的鄂尔多斯土语语言结构演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那日苏;蒙古语言中色彩词文化义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吴娟;翻译规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07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0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