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说提醒标记“你看”

发布时间:2018-05-19 05:19

  本文选题:你看 + 话语标记 ; 参考:《求是学刊》2011年03期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你看"可以充当提醒标记。它可独用表提醒,也可用来凸显因果关系和提醒状态、行为,其语用价值是提醒,一般地说,删去它在句法、语义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提醒的作用会随之消失。如果提醒的内容在说话人说出"你看"时是可以"看"到的,那么"看"可以重叠,"你"可以省略,反之则不可以。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you see" can serve as a reminder mark. It can be used only as a reminder, it can also be used to highlight the causality and reminding state. The action, its pragmatic value is a reminder, generally speaking, it does not have an impact on the syntax, but the effect of reminders will disappear. You can "see", so "look" can overlap, "you" can be omitted, otherwise not.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项目编号:08CYY025 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话语标记的理论和实践”,项目编号:1154215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张斌语法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0B09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2 陈振宇;朴珉秀;;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J];语言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平;;略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朱大明;;科技论文题名中“研究”一词的使用原则[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3 蔡晓斌;;非范畴化过程中词义的主观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岳宣义;;司法行政反腐败功能初探[J];中国司法;2006年02期

5 王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得失刍议[J];东方论坛;2006年03期

6 柳建闽;杨晓丹;;字号、商号、商业名称之辨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胡绪阳;;德性人生:教育的生命视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刘建东;任海波;;“一律”与“一概”的对比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于玉林;;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会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盛新华;卢芸蓉;;类比法与归谬法的比较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璐;;对电子竞技运动若干理论问题的商榷-兼论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区别(续)[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孟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语速问题的调查和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欧阳晓芳;;词义类型及语言理解[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贤德;句管控下的“V成”结构及相关小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振宇;现代城市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梅花;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振宇;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芳;《现代汉语词典》四字成语解释用语考察[D];河北大学;2006年

2 王晖;石家庄市24县(市、区)公共场所用字问题调查与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3 黎金娥;英汉“前/后”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扬;中学生性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付晓雯;《现代汉语词典》异体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艳丽;汉英非基本颜色词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书霞;There的主观化—从指示到存在[D];河南大学;2006年

8 柴静;试论汉语字母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雅婷;《说文解字注》理据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10 娄爱华;汉语感官词模糊性与隐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3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4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5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6 陈振宇;朴珉秀;;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J];语言科学;2006年02期

7 郭昭军;现代汉语中的弱断言谓词“我想”[J];语言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树林;李君;;说征询标记“你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影;朱妮娜;;“你别”的语法功能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3 徐小波;;话语标记“要说”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4 马云霞;;“看”与“X+看”的语法化与主观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赵琳;;指示代词“夫”与“这、那”的语法化比较及分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6 胡文静;;“你说”的语义演变及其引发的语用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殷树林;;也说“完了”[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8 李秋杨;;“第一人称与内隐动词共现”结构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国宪;卢建;;助词“了”再语法化的路径和后果[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10 王小穹;;新闻标题中的热门词“给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安琛;;试论地方农村工作会议典型报告的语篇结构——以胶南市二零零五年农村工作会议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敏娜;基于蒙古语影视剧语料库的话语标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6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超;《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然后”和“所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天明;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孙廷廷;现代汉语回溯性话语标记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露;汉日附和类话语标记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郑青青;汉韩话语标记“哪里”与“(?)”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曹e鴈,

本文编号:190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0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