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雅可布逊时空论的多维阐释

发布时间:2018-05-19 13:17

  本文选题:雅可布逊 + 时空论 ; 参考:《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摘要】:雅可布逊一生的语言学、诗学和符号学探索始终没有离开过对作为语言代码的时空因素的研究。无论是普通的语言代码还是语言艺术的代码,他对时空因素的理论探索始终伴随着对索绪尔的共时与历时的相对概念的解说及与之论辩过程。雅可布逊对时空的认识始于先锋派对克服静止、崇尚立体艺术的摇篮,伴随着现代普通语言符号学对共时与历时辩证关系的求索,在系统的考察声音和意义的诗学殿堂里日臻完善。鉴于此,我们需要沿着多维的路径来理解雅氏的时空理论。本文主要着眼于先锋派艺术、语言符号学以及诗学等不同视域,对雅可布逊的时空理论进行多维阐释。
[Abstract]:Jacobson's exploration of linguistics, poetics and semiotics has never left the study of space-time factors as language codes. Regardless of the common language code or the language art code, hi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space-time factors has alway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rgumentation of Saussure's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relative concepts. Jacobson's understanding of time and space begins with the avant-garde in overcoming stillness and advocating the cradle of three-dimensional art, along with the search for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in modern common language semiotics. I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sound and meaning in the poetics hall is improving. In view of this, we need to follow the multi-dimensional path to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time-spa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vant-garde art, linguistic semiotics, poetics and other different horizons to interpret Jacobson's space-time theor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雅可布逊的诗学研究》(08BWW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石明圆;比较视野中《雷雨》的原型世界[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王烈琴;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颠覆——《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程丽蓉;重述的历史:《长恨歌》的现代重写[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3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3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4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7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8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9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岳二珍;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成秀萍;颠覆父权体制的女性书写——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张爱玲的小说[D];苏州大学;2001年

6 刘颖;阿尔比与荒诞派戏剧[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于宏;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晓铭;生命·哲思·美——无名氏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D];延边大学;2001年

10 马春花;中国当代女性叙事与女性意识的递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10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10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