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芥川文学在华译介九十年之反思——从接受美学出发

发布时间:2018-05-21 07:32

  本文选题:芥川龙之介 + 译介 ; 参考:《日本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芥川龙之介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位置,而且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1921年被鲁迅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二三十年代形成第一次译介高潮,改革开放以后又掀起第二次译介高潮。多次翻译不仅确立了芥川龙之介作品的经典地位,也反映了中国译者和读者期待视野的不断变化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升。
[Abstract]:Akutagawa Lonosuke not only occupies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exert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His works were first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to China by Lu Xun in 1921. The first translation climax was formed in the 1920s and 1930s, and the second translation climax was set off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ultiple translations not only establish the classic position of Akutagawa Lonosuke's works, but also reflect the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aesthetic level of Chinese translators and readers.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浙江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百年芥川龙之介译介与研究反思(09CGWW011YBQ)”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Y200805908)”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HNUEYT2011-01-005)”
【分类号】:I313;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刚;现代中国文坛对芥川龙之介的译介与接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李书琴;钱宏;;试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策略之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8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9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10 陈虎东;;中国词者皆为男,中国词性皆为雄——中国词作男性性别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原;;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兆鹏;郁玉英;;影响的追寻——宋词名篇的计量分析[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程光炜;;当代中国文学中主体形象的变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4 谢恒山;;探析鲁迅的求学精神和求学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兰馨;;鲁迅与蔡元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常素珍;;论编辑的研究能力[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7 王观泉;;兵燹与弦歌[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8 陈鸿祥;;瞿秋白“用鲁迅名义发表”杂文辨析[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9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向远;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对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的剖析[J];国外文学;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蔺红娟;文月娥;;《域外小说集》的译介:接受美学视角的解读[J];阴山学刊;2010年05期

2 刘春英;芥川龙之介在中国[J];唐都学刊;2003年03期

3 楼适夷;;《芥川十一篇》书后[J];读书;1980年07期

4 邵毅平;;芥川龙之介与洛蒂:分裂的中国与日本形象[J];书城;2010年01期

5 范文瑚;;在“死”与“非人”之间的抉择——谈芥川龙之介的《罗门生》[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6 李安凤;试论芥川作品中“火”的意象[J];日本问题研究;1999年01期

7 蓝泰凯;略论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李元亮;鲁迅与芥川龙之介的比较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张婷;;Veni vidi scripsi——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10 尹允镇;;芥川龙之介艺术之谜简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毅青;;梁启超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情感论构造[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邱思莲;;汉英词典编纂理念与跨文化翻译——从《汉英词典》到《新时代汉英大词典》[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音宣;;简论音乐接受美学的特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迪彦;;试比较黑泽和芥川的两座“罗生门”[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沈玉荣;;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王娜;;叶君健与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接受[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卫平;;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肖元凯;;旧话重提——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中学 孟庆泉;接受美学、建构主义与洋思经验[N];天津教育报;2009年

2 王淼;那个时代、那个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3 陈应年;芥川龙之介作品的中国译本[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林均 袁楠;重视现当代作品的筛选、译介[N];文学报;2002年

5 林少华;芥川龙之介:“恍惚的不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张伟;晚清译介的三种特色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巫慧;“狗尾”难“续貂”[N];文艺报;2003年

8 潘启雯;青山七惠:好天气来自第一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施康强;1921,,芥川龙之介的中国[N];东方早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左丽慧邋实习生 沈双喜;日本没有“文坛”概念[N];郑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青;斯·茨威格在中国(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白宪娟;明代《庄子》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6 姜倩;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D];复旦大学;2006年

7 唐会霞;汉乐府接受史论(汉代—隋代)[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吴定勇;接受美学视野中的都市报新闻传播策略[D];四川大学;2005年

10 丁敏;席勒在中国:1840-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丽洁;从历史小说看芥川龙之介的期待视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艳燕;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夏洛的网》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郭春林;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浮生六记》林译本的产生和接受[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艳芳;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习语的翻译[D];郑州大学;2001年

5 杜二敏;个性化阅读及其教学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喻娟;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俊帆;接受美学、阐释学和《魔戒》翻译[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文凤;接受美学诗歌三级接受论视角下的诗歌翻译[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邓炎炎;浅谈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读者意识[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18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18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