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外商群体用语现状的考察——以义乌为例
本文选题:城市化 + 外商群体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6期
【摘要】:得益于外贸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得以全面推进,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各国语言文化的融合。以义乌这样的三线城市为例,其吸引了大量外商群体在此工作、生活,在全国县级城市中极具代表性。通过对义乌外商群体的语言生活情况的调查,从"语言能力"、"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国家地区"、"性别"、"时间"、"配偶"等诸多社会因素对他们语言选择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各国语言在使语言生活呈现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情感、标识了民族身份。妥善解决语言中出现的问题,尊重各民族语言情感不仅是外商聚集地区进行语言生活合理规划的前提,也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
[Abstract]:Thanks to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econom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promot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about the fus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various countries. Taking the third tier city like Yiwu as an example, it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groups to work and live here, and it is very representative in the county-level c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rough a survey of the language living conditions of foreign businessmen in Yiwu, From three aspects of "language ability", "language attitude" and "language us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any social factors, such as "country and region", "gender", "time", "spouse" and so on, on their language choice. We find that languages in various countries bring about a lot of potential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vitality of language life.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bearing national emotion and identifying national identity. Properly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language and respecting the language feelings of all nationalities is not only the premise of rational planning of language life in the areas where foreign businessmen gather, but also the guarantee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
【基金】:国家语委研究项目(2011YB125-56)
【分类号】:H136;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李现乐;;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李宇明;;公民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资源——序《母语·文章·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2期
4 李茹;;语码转换与社会身份构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茹;;在语言选择中构建社会身份[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竹钧;汪磊;王梅;;对广州服务类职业口语现状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郑梦娟;;中日服务型语文测试工作对比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丁涵;李佳新;;语言选择与身份构建的相互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4 龚彬;;深化高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古靳;;汉语认同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6年S4期
6 王媛媛;;浅析广州高校母语教育现状及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古靳;;汉语认同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6年12期
8 邓小晴;易红;;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话语选择(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张巧炜;;大学校园的语码选择与身份的构建[J];华章;2012年23期
10 刘媛媛;;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探析多语环境下的语言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焱;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江玲;庭审话语中的法官身份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娜;身份的焦虑与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5 韩海燕;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周魁;批判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者身份/认同变化的个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筠;西宁方言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海镇;论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1年
4 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丽;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语言选择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金叶;全球化语境下译者的文化身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朱琳娜;言语交际中身份构建及其顺应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何鑫华;东南亚华文教师中华文化身份与教师角色观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阳;品牌叙事中身份认同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刘彦仕;寻找译者文化身份[D];贵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汀汀;文化身份与翻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外国文学;1999年04期
3 王天华;微观文化身份与语言使用差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双;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传播[J];外语学刊;2000年01期
5 杨晓黎;;关于“言语社区”构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学术界;2006年05期
6 张允;以天津话为例从语码转换现象看社会对语言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7 海峰;浅析维汉双语人的语码转换现象[J];语言与翻译;1998年02期
8 徐大明;;语言的变异性与言语社区的一致性——北方话鼻韵尾变异的定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9 王玲;;言语社区基本要素的关系和作用——以合肥科学岛社区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10 夏历;;“言语社区”理论的新思考——以在京农民工言语共同体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邝永辉;刘卫真;;广东高校师范生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2 孙晓先;蒋冰冰;王颐嘉;乔丽华;;上海市学生普通话和上海话使用情况调查[J];长江学术;2007年03期
3 谢俊英;;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杨玲;四川方言区在校学生的语言态度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5 李洁;王英;韩炯;;从锡伯族教师语言态度看锡伯族双语教育体制[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6 孙丽莉;王海蓉;;多民族语言态度分析——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为视角[J];求索;2010年11期
7 夏历;谢俊英;;农民工的语言状况[J];长江学术;2007年03期
8 陈建伟;;当代大学生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以苏州在校大学生为个案[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邬美丽;;语言态度研究述评[J];满语研究;2005年02期
10 李永斌;;藏语情结讨论——从拉萨市的藏汉语言态度测验说起[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健;陈萍;;试论汉语语感教学与教材创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赵毓琴;李竞业;;文化底蕴与语言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李可;;语言能力:再论合格科技译者的首要素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黄淑芬;;论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韩莲娜;;做中学——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双语科技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越石;优美的中文,开放的栖居之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教育部语信司;扬州举办“语言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论坛[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嘉琦;家庭对孩子学中文的作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学江;外语、安全与反恐[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于建坤;21世纪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李葆嘉: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谢俊英;普通话获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袁钟瑞;追求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教授 周国炎;“一种语言的消失等于一种文化最核心部分的消失”[N];贵州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额尔敦图雅;城市蒙古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4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6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7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苏伟;本科阶段口译能力发展途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语言能力、行为和态度及其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庆;四川来京务工经商人员语言态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高建平;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调查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2年
4 张可灵;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思思;金华市白龙桥镇居民语言现状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苏安梅;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女学生区别对待的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毅;文本的解构与建构—从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文译本看译者主体性[D];湘潭大学;2007年
8 程刚;广西语言态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9 吴夏;听众与发言人的语言能力对口译质量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金贞和;在沪韩国中小学生汉语语言态度、语言学习动机和语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60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6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