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论与构式论探析
本文选题:语言符号论 + 构式论 ; 参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语言符号论和构式论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研究理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比研究发现:(1)构式论继承和拓展了语言符号论的思想;(2)语言符号论只关注语言符号组成部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关系及其在语言符号系统的内部关系,构式论不仅关注构式形式和意义匹配的内部关系,还关注构式对外部世界的语义体现;(3)语言符号论对理据性认识模糊、解释不清,构式论对理据性问题的阐释充分有效;(4)语言符号论排除语境和语言使用者对意义实现的影响,构式论强调语境和语言使用者在语义实现中的功能和作用,重视构式的语用意义。
[Abstract]:Linguistic symbolism and construction theory are two different theories of languag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theory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form and the meaning matching, bu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semantic embodiment of the external worl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2012T5006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九批面上资助(20110490322)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玉洁;;互相独立,互为表里——简析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任意性与理据性[J];考试周刊;2009年34期
2 刘悦明;李勇忠;;关于语言本质的再思考: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何熊;;论语言符号的理据性[J];甘肃农业;2006年09期
4 李清华;;从隐喻的角度看语言的理据性[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年08期
5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柳新军;杨军;;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赖恒静;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陆丙甫;郭中;;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李燕;;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J];文教资料;2007年21期
10 郑仲春;;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的理据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姜望琪;;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实质——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权;李娟;;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赵峰;;试谈异体字整理“从俗、从简”原则的偏颇[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唐清;;从关联理论谈映象象似的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伟渔;;漫议词语的应用与规范[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赵晓伟;;语言符号任意性之我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晗蕾;;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王磊;普通话水平测试须注重理据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记者 卜松竹;“身份证”应是“身分证”?[N];广州日报;2006年
3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张志毅;“眼睛是在脸上笑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提议重新规范“kǎn大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李韵;请“交代”清楚“身份”[N];光明日报;2002年
7 周健;汉字是一幅神秘的图画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刘永耕;“份”、“分”两字应该怎样区分[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10 王鸿良;异形词有了新规矩[N];浙江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陈晦;英汉植物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灿煌;从语言的理据看术语翻译的三种方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2 齐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高伟;从英法汉基本句式看象似性理据[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延平;开封菜肴名称的语言文化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朱炜;试论多义词的认知理据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芳芳;《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字与其对应繁体字理据性比较与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8 胡向辉;汉语语法的理据性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林静;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伍思静;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0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6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