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论翻译学方法论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8-06-02 18:56

  本文选题:翻译学方法论体系 + 理论研究方法 ; 参考:《外语学刊》2013年05期


【摘要】:方法论的系统构建对学科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新生学科,翻译学的方法论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急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本文在借鉴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翻译学方法论体系分为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两大范畴,每个范畴分别管辖7种具体方法,前者如系统方法、评价方法等,后者如观测方法、实验方法等。笔者也通过例证,即具体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实际或潜在应用,对各个方法进行粗略分析。
[Abstract]: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methodolog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As a new subject, the methodological system of translatology is still weak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and consolidat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other discipline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methodology system of translation science into two categories: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Each category has jurisdiction over seven specific methods, such as system method, evaluation method and so on. The latter is the observation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so on. The author also makes a rough analysis of each method through examples, that is, the actual 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metho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24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全功;张慧玉;;以职业翻译能力为导向的MTI笔译教学规划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6期

2 冯全功;;从实体到关系——翻译研究的“间性”探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1期

3 冯全功;;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论辩修辞模式及其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4 吕俊;系统论与风格翻译[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5 杨自俭;;再谈方法论——《翻译方法论》序[J];上海翻译;2007年03期

6 杨自俭;小谈方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7 苗菊;有声思维——翻译内在过程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8 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9 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0 杨自俭;我国译学建设的形势与任务[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构建和谐型社会中的作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开放式教改模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朱义华;;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可胜;语义—功能的翻译教学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冯成一;适度异化与文化交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10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斌;;构建本科与硕士翻译教学之对接机制探讨[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谭振;;以系统的观点看待经管系实训课的组织——以企业管理模拟沙盘的实训为个案[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孙迎春;;译学词典编研的结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敏;;从近年华语影片字幕翻译看异化与归化的统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雪桂;;试论文化符号的可译性——以《伊豆的舞女》的文化词语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徐美凤;基于CAS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郑剑;社会资本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媛;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港口群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祥瑞;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译者的跨文化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童洁萍;中西思维模式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亚楠;影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口译译员的重要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邵丹;国企网页简介文英译策略的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熙;;关于文化间性的理论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赵汀阳;知识论之后[J];读书;1999年08期

3 秦勇;巴赫金对“间性”理论的贡献[J];俄罗斯文艺;2003年04期

4 孙向晨;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邓志勇;修辞三段论及其修辞运作模式[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6 曾宇钧;翻译中的文化预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才勇;;文化间性问题论要[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黎土旺;;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3期

9 王树槐;王若维;;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10 王晓东,刘松;人类生存关系的诗意反思——论马丁·布伯的“我—你”哲学对近代主体哲学的批判[J];求是学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佩升;刘绍龙;;翻译实证研究方法体系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穆雷;翻译必须与研究相结合──翻译研究创作的“三栖人”陈孝英的翻译观[J];语言与翻译;1994年03期

3 韩加明;“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J];中国翻译;1996年05期

4 方灿;走出封闭 迈向多元——谈解构主义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7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8 孙昌坤;译作序言跋语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谢天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5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7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双向对话[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69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69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