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句功能变异的语用探源——“我爸是李刚”的多维剖析

发布时间:2018-06-03 11:11

  本文选题:功能变异 + 语用 ; 参考:《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摘要】:语言中句子的分类及其功能是比较陈旧的话题,并且已经基本类别清楚,各司其职。但是在言语交际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某些类别语句的言语意义发生改变,导致语句功能发生变异的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陈述句在语用、文化、社会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语句功能改变这一语言现象的语用根源。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sentences in language are old topics, and their basic categories are clear. However,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we often find that the speech meaning of some kinds of sentences changes, which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sentence fun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gmatic roots of the phenomenon of sentence function chan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agmatic, cul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刚;情感表达——文化语境与行为[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2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3 平洪;英语语调的语用理解[J];外语教学;1999年02期

4 熊学亮,刘东虹;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5 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3期

6 浦永春;从家族的观点看——[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洪波;向晓红;;英语言语失误的认知因素和心理机制——“He-She,His-Her”运用的个案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张文凤;;语言模因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彰显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徐莉;戴长江;;从《弟子规》看中国古代的言语交际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吴美玉;;带有歧视含义的“也”的语用预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谢亚军;;从语言哲学视阈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明霞;王羽飞;;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杨文睿;;俏皮机智,轻松活脱——利用索振羽的幽默准则分析《认真的重要性》的幽默色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徐洁;;言语行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李清清;;语篇分析隋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幽默[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林彦;;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燕;;大学外语翻译学习策略探讨[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周晶;;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中弱势阶层的概念界定及其生成原因[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曾贤模;;A Discuss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Aspect[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胡连影;解读《意义(?)文本》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帆;社会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护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应丽娜;中国青年拒绝策略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娅;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奥普拉·温弗里脱口秀节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夏尊骥;俄语表情类言语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红儒;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语句中的说话人因素”理论探讨之一[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2 文秋芳 ,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3 金娜娜,陈自力;语法隐喻的认知效果[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4 刘承宇;语法隐喻的文体价值[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燕;;试析语境及文化因素对道歉言语行为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金陵;;文化因素与文学语言理解[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3 谭茗兮;;论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7年16期

4 白华英;高洪波;;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黎路遐;;上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偏移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陈献兰;;试论当前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7期

7 鲍碧雁;;联想让词汇教学插上翅膀[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8 罗敏;由一个日译汉词语带来的对英译汉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黄愉;;浅谈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眭明明;;从言语语言学看翻译的多相面对等[J];华章;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兰;;浅谈英汉习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6 陈雅;;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璐夷;;从读者反映论见英译《西厢记》中的文化因素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晓峰;文化因素应对城市发展诉求[N];邯郸日报;2007年

2 杨吉;“超女”的狂欢营销[N];上海金融报;2006年

3 田小飞;文化在创新中扮演何种角色[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4 陈学权;刑事错案,,三种语境下的三重标准[N];检察日报;2005年

5 李凌云 龚云瑞;商业语境下的散文创作[N];宜春日报;2005年

6 卢铮;在互信的语境下对话[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田开林;恩施旅游业应重视苏区文化因素[N];恩施日报;2007年

8 宋继军;钢铁业联姻要重视文化因素[N];现代物流报;2008年

9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傅汝新;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N];辽宁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国俊;语言歧义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左进;二十世纪美国女剧作家自我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峰;从语用角度谈语境对歧义的解释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范丽群;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洁;幽默语言的类型与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皮维;情景中的英谚汉译: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婷婷;从信息语用学角度论翻译中语境对语义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薇薇;选择与顺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李娇;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李秀梅;得体性、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丹弟;阐释话语中词的语用意义[D];东华大学;2005年

10 马识途;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会话含意推理[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72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72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