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广西钟山清塘壮语第六调看嘎裂声

发布时间:2018-06-03 22:38

  本文选题:音节 + 壮语 ; 参考:《民族语文》2011年01期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清塘镇的壮语方言的第六调是个带嘎裂声的声调,它有多种表现:当嘎裂声发生在音节中央时是降升调,发生在音节前部时是升调,发生在音节后部或整个音节都是嘎裂声时是低降/低平调。可以分析为:这个声调的语言学目标就是较低沉的嘎裂声。嘎裂声对音高和调型的影响是声调演化研究中可以着眼的一个方面。
[Abstract]:The sixth tone of the Zhuang dialect in Qingtang Town, Zhongshan Coun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s a cracked tone. It has a variety of manifestations: when the crack occurs in the middle of the syllable, it is descending and ascending, and when it occurs in the front of the syllable, it rises. A low / low tone occurs at the back of a syllable or when the entire syllable is cracked. It can be analyzed that the linguistic target of this tone is the low creak. The effect of cracked sound on pitch and tone type is an aspect of tone evolu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伍巍;广东曲江县龙旧土话的小称[J];方言;2003年01期

2 朱晓农;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声中折调[J];方言;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年04期

2 朱晓农;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声中折调[J];方言;2004年03期

3 麦耘;;广西八步鹅塘“八都话”音系[J];方言;2008年01期

4 麦耘;;广西贺州八步鹅塘八都话入声的语音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刘岩;杨波;;德昂语广卡话声调实验分析[J];民族语文;2006年02期

6 朱晓农;周学文;;嘎裂化:哈尼语紧元音[J];民族语文;2008年04期

7 朱晓农;;实验语音学和汉语语音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8 李冬香;;粤北土话小称变音的变异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形成的历史概述[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冯潇;;略谈历史音变中的循环现象[J];唐都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怀榕;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燕;湖南临武(楚江晓言塘)土话语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米香;丰城市铁路镇方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贺晨吟;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4 吕泉;桂北平话阴声韵的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马洁琼;梅州客家话齿音声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车慧;河北临西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袁舒婕;黎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黄拾全;皖西南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王琳;祁门(箬坑)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万小梅;江西赣语词汇变音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一)[J];方言;1980年04期

2 陈昌仪;;余干方言入声调的不连续成分[J];方言;1992年02期

3 庄初升,林立芳;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J];方言;2000年03期

4 伍巍;广东曲江县龙旧土话的小称[J];方言;2003年01期

5 朱晓农;;基频归一化——如何处理声调的随机差异?[J];语言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宗仁 ,蔡树辉 ,雷正先;忠贞那惜头颅掷 含笑刑场典范留——何功伟烈士传节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2 元元;拼音问答[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3 时习之;要注意汉字的正确读音——朝鲜族同志读错汉字音的几个类型[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4 ;美国汉语教学概况[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5 李炳泽;汉语语音训练的重点和难点[J];汉语学习;1980年03期

6 时习之;如何训练声母f的发音和认记带声母f的汉字[J];汉语学习;1980年03期

7 徐世荣;抓住声调教学这一环——突破朝鲜族学汉语的难点[J];汉语学习;1980年05期

8 巴图;从“行动重音”想到的[J];汉语学习;1980年05期

9 安国;“轻声”念法浅说[J];汉语学习;1980年05期

10 延吉市教师进修学校汉语组;“一七八不”变调口诀[J];汉语学习;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尔钢;;辞典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2 晁继周;;把词典编纂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3 徐时仪;;语源义研究与词典释义溯源[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4 冯华英;;《俄汉词典》汉译辨正[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5 党怀兴;;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与辞书编纂[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6 苏宝荣;;汉语语素组合关系与辞书释义[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7 谢仁友;;辞书中标注轻声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8 李志江;;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9 李志江;;语文辞书中词语的轻声标注[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10 胡晓东;;简论黔东南苗族的支系构成及其来源[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北京)毛志成;文化批评,,切忌不伦不类[N];重庆日报;2000年

3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 钟细霞;人类哪些特征可遗传(二)[N];广东科技报;2000年

4 张巨龄;由一种语言现象想到的[N];光明日报;2000年

5 樊善国: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模糊语言 难得糊涂[N];光明日报;2000年

6 郭启宏;有词如剧[N];光明日报;2000年

7 唐作藩;语言学一代宗师——王力[N];光明日报;2000年

8 ;商务启动《赵元任全集》工程[N];光明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杨耕耘 见习记者 韩晓玲;现代汉语发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报;2000年

10 乔磊 邬秀基;小留学生在美国[N];华东旅游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钟金宏;基于音节的汉语连续语音声调识别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3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淑玲;丹顶鹤繁殖行为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杨蓓;上海儿童的上海话音系习得[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任少英;韩汉声韵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王廷);现代汉语分词系统通用性设计及切分歧义处理[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3 熊静媛;关于莫扎特三部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风格特点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杨小燕;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马德生;许浑七言律诗创作论[D];河北大学;2000年

6 黄茶(HOANG TRA);略谈现代汉语和越语名词主要问题的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7 印成姬;《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与此同时1996年版词义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8 张燕来;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9 李勇;[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10 刘红梅;论形宾动词[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974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74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