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注:古汉字创造的简化法——兼谈转注不明的历史原因
本文选题:六书 + 甲骨金文 ; 参考:《理论导刊》2011年02期
【摘要】:"转注"成为千古之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文字对象甲骨金文在周代以后就沉入了历史的汪洋大海。1899年殷墟甲骨文大量出土后,近百年来先贤对甲骨金文的大量"识字"和"分类"成果为破解转注之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转注实即甲骨金文中最常见的"把象形字简化为一系列符号,形成简化链条"的造字方法。转注的重要目的,在于给本音转注字注入新音、使之产生引申义成为注音转注字,从而表达华夏初史中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Abstract]:The main reason why the "transfer Note" has become a mystery of the ages is that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sank into the sea of history after the Zhou Dynasty. After a large number of oracle inscriptions were unearthed in the Yin ruins in 1899,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e achievements of sages on oracle-bone inscription "literacy" and "classification"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olving the riddle of conversion note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is to simplify the pictograph into a series of symbols to form a simplified chain. The important purpose of the transfer note is to inject a new note into this phonetic note, so as to make it become a phonetic note, thus express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thing and other things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China.
【作者单位】: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
【基金】:国家基金项目“古汉字本义系统与上古神话原型研究”(09XZS01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晶晶;;掘地为“穴”与构木为“巢”——汉字中的上古居住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齐元涛;符渝;;汉字的理据缺失与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彭曦;;炎黄时空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汤云航,吴丽君;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孙姗姗;;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引申假借”[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贺琼;;《殷墟书契补释》补正[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梁冬青;试论中学生古汉语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0年06期
8 白冰;试论《字统》的特点与创见[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9 范常喜;;《常用汉字字源手册》指瑕六则[J];辞书研究;2006年04期
10 廖名春;坤卦卦名探原──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J];东南学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曦;;炎黄时空初探[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谢济;;郭沫若建国后的古文字研究[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李娟;;“臣”义发展演变——兼谈古代君臣关系的演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虞吉;;重拟的知识体系:从“像”到“像化叙述”[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爱智与弘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庆典;十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梅军;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夏保国;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新艳;《说文》谐声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董巧霞;《周礼》所见地方行政组织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韩军;唐兰的金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9 吴勇;楚国易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建钟;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洪军;甲骨文象形字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2 马正腾;甲骨文异体字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3 曹君;殷商甲骨文形声字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4 陈昂;略论甲骨卜辞中的(?)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陈博;“含蓄”范畴新释与含蓄诗学体系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s,
本文编号:1975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7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