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世界汉字教学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06-05 03:21

  本文选题:汉字教学 + 云终端 ; 参考:《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汉字本身特点和习得规律的影响,汉字难学是造成汉语难学的原因之一。随着世界汉字教学的发展,个性化汉字学习的需求日益凸显,技术支撑下的汉字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效的汉字教学方式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多媒体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针对数字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资源共享性不高、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环境交互不足、缺乏随时可用的语用学习服务等问题,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指出云终端和云服务环境下的移动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将是满足新形势下世界汉字教学多元需求的技术应用趋势。
[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quisition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is one of the reas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n the world, the demand for individualized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under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y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effectiv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iming at the lack of resource sharing in the teaching of digital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Lack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lack of readily available pragmatic learning services, combin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int out the cloud terminal and mobile technology under the cloud service environment, Multi-channel interactive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will be the trend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o meet the multiple demand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n the worl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知识体系自动构建技术及其在数字出版中的示范应用”(编号:2011B010200040)成果之一
【分类号】:H1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静贤;;现代汉字笔形论[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郑艳群;;从《多媒体汉字教学字典》看多媒体汉语教学的特点[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琴;谈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常文芳,郜峰;“被”字句、被动句和受事主语句之间的关系[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甘宇慧;;语境分析与现场报道[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苏金智;论当前汉语外来词规范的原则[J];辞书研究;2002年03期

5 冯敏萱,杨翠兰,陈小荷;“者”缀词识别[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6 郜峰;比较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马清华;;关联标记的结构控制作用[J];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8 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刘灿群;论歧义的语用价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10 李昌年;“把”字句使用的语用限制条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仲哲明;;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高斌;;英汉广告语中形容词的使用之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仲哲明;;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4 华清泉;曹永茂;周晓娓;王志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汉语声调识别[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金桥;汉语句子理解中语言表达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培安;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许凤才;俄汉语主从复合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安藤亮大;《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的综合考察与成因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路志英;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及课件生成系统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韩秀娟;现代汉字部件规范和HSK汉字等级大纲部件的属性调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石静;篇章结构与接受心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冰寒;冗余信息与英文汉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小郴;复句的预设和复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洪蔚;鲁迅周作人对现代杂文文体的创造[D];青岛大学;2004年

9 曾炜;形容词重叠式状语的语义类别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艳华;现代汉语交替范畴的表达[D];延边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网络教学技术的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理念的发展历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4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5 丁晓青;汉字识别研究的回顾[J];电子学报;2002年09期

6 孙星明,殷建平,陈火旺,吴泉源,景新海;汉字的数学表达式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年06期

7 张问银,孙星明,曾振柄,吴尽昭;汉字数学表达式的自动生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5期

8 钟国祥;张小真;;一种通用智能学习环境模型的构建[J];计算机科学;2007年01期

9 王开铸,王英伟;汉字字形的关系稳定原理[J];中文信息学报;1996年04期

10 周庆山;王京山;;维基百科信息自组织模式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音霞;;3p教学法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2 曾晶;;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与词汇汉字中的文化沉淀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3 张林;;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汉字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蔡红林;何平;;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文化对高中文言文汉字教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5 陈艳芳;刘运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大家;2011年14期

6 刘扬;;汉字教学的网络辅助性教学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拜书婷;;汉字美的缺失[J];阅读与写作;2011年06期

8 王玉华;;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汉字教学的系统性原则[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9 陈俊羽;;泰国政府职员及社会人士汉语培训课程探索——以清迈大学孔子学院教育局官员汉语培训项目为例[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10 李大遂;;汉字理据的认识、利用与维护[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春晓;;执简御繁——六书疏证派汉字教学观之阐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江新;;针对西方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必松;;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从汉字入手?(发言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范可育;;《汉语拼音方案》功能的新概括[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刘海润;亢世勇;;《多功能现代汉字辞典》的特点与不足[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曙纶;;基于语料库的HSK多功能例解字典:设想与样例[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建勤;;欧美留学生汉字认知与习得的实验报告[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汉办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 王革英;应重视海外汉字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邓兴军;专家呼吁强化汉字教学[N];无锡日报;2008年

3 任玉敏;汉字的“拆分”与“说解”[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春华;关于统一汉字编码和输入法的建议[N];光明日报;2008年

5 李润新;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走自主创新之路[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琴;部首新规范不会增加教学难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王志方;成人高校学生使用不规范汉字的思考[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9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 李禄兴;发挥汉字联想记忆法的作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采访者 王东 商报记者;汉语国际推广的“短板”短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汉字教学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光创;利用汉源语素提高对越汉字教学效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4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陈黎明;汉语基本字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美娘;印度尼西亚小学1-3年级汉字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笑怡;对印尼人的汉字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赖智勤;马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汉字教学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柳颖;论汉字文化因素与汉字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丝伟达;俄罗斯学生初级阶段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艳;韩国学生汉字教学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蔡宗岂;面向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杜汀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留学生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0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80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