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
本文选题:隐喻机制 + 词群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摘要】:隐喻被认定为语言演化中语义拓展的核心途径。文章在全面收集、整理"心"词群的基础上,结合足量的语例,微观审视汉语共时语义范畴的发展历程,探究蕴含其中的隐喻投射范式及其理据性,在客观世界与语义系统间搭建起认知的桥梁。
[Abstract]:Metaphor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core approach to semantic expansion in language evolution.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word group of "Xin" and combining with sufficient exampl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ynchronic semantic category in Chinese microscopically, and probes into the metaphorical projection paradigm and its motivation. Build a cognitive bridge between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semantic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西安外国语大学2009年度科研项目“汉英情感隐喻对比视阚中体验哲学与文化特异性的交织与碰撞”(09XWC01) 2010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认知隐喻观与语法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对比研究”(2010JK2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炜;和丹丹;;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跟”及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刘利红;徐佳丽;;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闫文文;;也说“好歹”的语法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徐明星;;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朱春秋;;“懒得”的同形异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旺熹;;“动+得+形”结构的变体形式[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6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7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田川 通讯员符信;“扩内需保增长”第二轮中央大检查开始[N];民营经济报;2009年
2 ;延伸产业链九阳股份觊觎有机大豆[N];民营经济报;2009年
3 ;民企戴“洋帽” 是平常还是异类?[N];民营经济报;2009年
4 赵晓辉 陶俊洁;创业板IPO办法昨日发布[N];民营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中古汉语主从连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蔡永强;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周清艳;现代汉语中“V个N/VP”结构与隐性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孟凯;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辛燕;从系统功能角度诠释语法化[D];苏州大学;2009年
9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梅世云;论金融道德风险[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于丽洁;汉语V+le结构与英语have+V-ed结构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萌;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语法、语义、语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卫平;“却”的语法化[D];温州大学;2010年
6 邬菊艳;英汉类词缀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7 叶建萍;英汉语语法化中主谓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王茹;进行体语法化中的转喻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9 陈伶俐;英语人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叶丹;黄石方言量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骏鹏;新词语中的词群现象[J];语文建设;1998年09期
2 陈本源;以“和”为核心的词群及其文化内涵(上篇)[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3 徐根松;透视汉语的民族价值观[J];语文学刊;2004年10期
4 陈本源;以“和”为核心的词群及其文化内涵(下篇)[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5 李玉;汉语同源词词群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学汉语 第十三课 我们的学校[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7年01期
7 竟成;漫谈汉语的方位概念[J];汉语学习;1988年02期
8 ;学汉语 第二十六课 访友[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8年02期
9 何南林;汉语“模糊”之巧[J];汉字文化;2004年01期
10 苏丹·江布拉托夫 ,木拉提;再接再励努力学好汉语[J];语言与翻译;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百华;;汉语的中平调[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尤里·索罗金;;“综合1——分析——综合2”教学模式与其在教学汉语中的口头交际的作用[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3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徐歆;陶超;杜功焕;;汉语元音信号中混沌成分的检测[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林茂灿;;汉语边界调及其独立作用—兼论汉语与英语语调的共性与个性[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甯忌浮;;《汉语韵书史》弁言[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7 张清常;;汉语的15个数词[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8 荒屋劝;;汉语“V+V+O”与日语“O+V”句式结构的比较——日本学生汉语作文中常见错句—以“爱”为主[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9 张清芳;杨玉芳;;汉语单音节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陈默;王建勤;;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声调意识初期发展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2 ;汉语的力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东;“快捷汉语”:跑得有多快[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郑立华 邬凤英;世界汉语大会掀起汉语潮[N];中国商报;2005年
6 谢有顺;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记者 汪大勇;北京语言大学 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30年助推汉语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8 韩曦;“年轻人掌握了汉语,才能更好地设计未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吴晓燕;缅甸汉语研修班在昆开班[N];云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玉兰;观念创新:推广汉语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5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同舟;渊源·风会·正变[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春媛;汉语“手”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石亚辉;汉语词群的意义成因机理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3 彭峰;词群理论在我国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东旦多杰;探《格萨尔》戏剧的渊源与发展状况[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瑞明;论汉语提升动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6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迪勇;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D];青岛大学;2005年
9 陈娜;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5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8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