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补语和Complement

发布时间:2018-06-06 14:49

  本文选题:complement + 补语 ; 参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本文对complement和"补语"这两个概念、它们的演变过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事实证明,complement和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中的"补语"有区别,"补语"这个概念无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中还是在实际运用当中都相当混乱。本文建议将complement仅译为"补足语",汉语中原有的"补语"根据其句法功能分化为后置状语和次级谓语。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wo concepts of complement and "complement", their ev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fact, it is proved that comple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mplement" in the modern Chinese grammar theory. The concept of "complement" is quite chaotic in both the modern Chinese grammar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omp be used in this paper. Lement is only translated into "complement". The original complement in Chinese is divided into post adverbial and secondary predicate according to its syntactic fun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H146;H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丙甫;;从某些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谈起[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金立鑫;;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J];中国语文;2009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3 石定栩;;关于“有标记”的歧解[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4 张黎;;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5 陆丙甫;试论经学注释法对思想的禁锢[J];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6 张黎;;“有意”和“无意”——汉语“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7 李明;;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是任意性的——兼与陆丙甫、郭中两位先生商榷[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陆丙甫;;从某些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谈起[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J];中国语文;1994年03期

10 潘海华;梁昊;;优选论与汉语主语的确认[J];中国语文;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静如;略谈xyy式形容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2 李锡胤;俄语词汇的多义现象[J];外语学刊;1980年01期

3 华劭;《现代俄语语法新编》句法浅释[J];外语学刊;1980年01期

4 汤雅茹;当代俄语中第四格的“扩张”[J];外语学刊;1980年02期

5 金焕玑;日语的自动词与他动词[J];外语学刊;1980年02期

6 吴吉康;俄语中否定结构的无人称句[J];外语学刊;1980年04期

7 马天祥;略论汉语拟声词的独立性[J];人文杂志;1980年02期

8 罗开农;谈谈动词谓语后面的“到”的性质和作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9 ;“的、地、得”的用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2期

10 邢丕长;几个容易用错的词[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江;;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2 刘月华;;趋向补语前动词之研究[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3 萧国政;;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4 伊藤敬一;;在日本汉语教学上的两个问题[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5 齐德立;;现代汉语中“主题-评语”句教学研究之初探[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6 金明春;;论中国歌曲的衬字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高峰;陆汝占;;限定领域中汉语语义求解的方法——类型逻辑语义学应用初探[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黄彩玉;;动词“整”的语法、语义和语用思考[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孟燕;;“使”字句句式浅析[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靳小燕;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N];光明日报;2000年

2 李大星;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重大收获[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孙孝富;人之生死的科学认识[N];科学时报;2003年

4 ;收容遣送俱往矣 迁徙自由尚有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周月亮(书评人);赵汀阳的“天下”观念[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汪丁丁;向麦迪森致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张海庭 牟进军;“转”出一片新天地[N];烟台日报;2006年

8 刘慧 孙欣欣;谐音生造词汇随处可见 别让文化垃圾流行街头[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9 姚莉;汉语语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武威市第十五中学 王春兰;做好中学英语教学衔接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N];武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锦君;二程语录语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黎意;汉藏语述补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郑继娥;殷墟甲骨卜辞祭祀动词的语法结构及其语义结构[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海珍;变换分析与汉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叶慧;带“得”字的程状补语句及其表意功能探析[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李义善;汉语补语的韩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4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鹏程;现代汉语“V得R”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丽丽;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夏莹;汉语的状语及其葡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9 季薇;现代汉语副词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倪鹏华;试论副词“不”对动词的否定功能[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87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87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